[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3171.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0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权龙哲;张明俊;许春林;赵立军;曹继雄;奚德君;何诗行;王映雪;陈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20 | 分类号: | A01G9/20;A01G9/24;A01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锁式 育秧 秧苗生长 光系统 智能化 光照 电力辅助系统 光照控制系统 环境因子数据 机器视觉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 多通道数据 工厂化育秧 轻质铝合金 物联网平台 智能 传输模块 机械平台 平台系统 驱动能源 人工光源 实时采集 视觉信息 通风系统 通风装置 秧苗培育 主控系统 框架式 自适应 传感器 角钢 整合 秧苗 驱动 调控 应用 分析 | ||
1.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由框架式机械平台、分布式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智能控光系统、电力辅助系统组成,该框架式机械平台用轻质铝合金和角钢搭建而成,左侧下横梁(1)与前下横梁(2)及两根左侧立柱(3)、左侧上横梁(5)、前上横梁(6)、后下横梁(11)、后上横梁(39)用螺栓紧固;左侧中间横梁(4)用螺栓紧固在左侧立柱(3)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右上横梁(7)、右侧立柱(8)、右侧下横梁(10)、前下横梁(2)、前上横梁(6)、后下横梁(11)、后上横梁(39)用螺栓紧固;右侧中间横梁(9)用螺栓紧固在右侧立柱(8)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左侧中间横梁(4)和右侧中间横梁(9)为U型钢,两块U型钢相对,用螺栓固定,中间空隙部分安装步进减速电机a(12)及传动系统,智能控光系统采用分布式多感传感器(42)自动检测育秧平台内部的光照强度,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跟数据库的信号进行对比,将信号传递给8路带光耦的继电器,继电器控制步进减速电机a(12),将动力传给单排链轮a(13),通过短链条(14)传给双排链轮(15),通过长链条(16)传给单排链轮b(18);单排链轮b(18)将动力传给丝杠(19);丝杠螺母(20)带动灯架及光源(22)上下调节距离,角铁(23)与后上横梁(39)用螺栓紧固,销轴(34)将角铁(23)与风墙支架(24)连接在一起形成可动铰链,电机支架(28)固定电机(29),分布式多感传感器(42)自动检测育秧平台内部的通风强度,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跟数据库的信号进行对比,将信号传递给8路带光耦继电器,继电器控制12V电机输出动力传给主动轮(27),主动轮(27)将动力传给从动轮(26),从动轮(26)带动连杆(25)转动;连杆(25)与摆块(45)固结;摆块(45)与滑块(44)相对转动;滑块(44)穿过导杆(43)沿导杆轴向移动;导杆与风墙支架(24)连接在一起;形成导杆机构,当连杆转动时带动风墙绕销轴(34)转动,从而实现风墙绕水平轴线转动,通风管a(30)通风管b(31)分别给单数、双数出气板供风,电机座(35)将步进减速电机b(36)固定在风墙支架(24)上,步进减速电机b(36)步进减速电机c(40)将动力传给同步带轮(37);通过同步带(38)带动风墙出气板(33)左右摆动,多自由度可移动摄像头(41)和分布式多感传感器(42)把环境因子数据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其中环境因子数据信息包括秧苗长势及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灯架上方4cm处、下方5cm处安装行程开关(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墙与育秧平台之间通过摆动导杆机构连接,风墙绕水平轴线摆角范围为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可以实现单数、双数出气板分别联动;相邻两出气板单元可实现不同角度的转动,摆角为-3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光源技术的闭锁式立体智能化育秧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气嘴材质为耐低温、抗氧化的硅胶,凸起高度为2~5mm,出气板出气嘴(48)间距为10~20mm,出气板(33)出气嘴(48)为椭圆形,椭圆长轴长为1mm,短轴长为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31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受旱水稻抗旱栽培新技术
- 下一篇:一种复合棚室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