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天线天基AIS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3232.3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9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伟;刘志凌;王建新;田达;杨树树;苏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ais 接收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天基AIS接收机,包含天线阵列、射频前端和数字处理单元。天线阵列包含多个单极子天线,接收海洋船舶AIS信号;射频前端包含多个射频接收通道,完成射频信号放大滤波和变频;数字处理单元采用盲分离和差分解调方法,完成多时隙碰撞信号分离解调。本发明优点在于分离时隙碰撞信号数量多、解调方法简单,能够有效监视高船舶密度海域;对阵列构型和孔径没有特殊要求,特别适合小卫星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天基AIS接收机。
背景技术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是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种海事交通管制系统,用于实现船岸间以及船舶之间的交管通信,避免船只碰撞事故的发生。但是AIS信号地面传播受视线限制(典型通信距离在20海里左右),地面无法实现大范围、远距离接收,而卫星覆盖区域广,可实现远距离AIS信号接收,掌握大范围海区乃至全球区域的海事交通情况。
由于卫星具有高速运动和大范围观测的特点,因此天基观测对AIS信号的接收处理与在地面船载、岸基接收时的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考虑同信道干扰等特殊问题。AIS系统以自组织时分多址(SO-TDMA)方式广播船只信息,在每个自组织区域内,不同船只占据不同时隙进行通信(TDMA),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时隙碰撞,因此地面接收不用考虑同信道干扰问题。而卫星AIS接收系统有较大的观测范围,天线波束往往覆盖多个自组织区域,因此来自不同区域船只的AIS信号到达卫星接收机时可能出现在同一时隙(即时隙碰撞),尤其在卫星波束覆盖港口附近、繁忙水道等船只密集区域的情形下,AIS信号出现时隙碰撞的概率是较大的。若碰撞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别(载波干扰比C/I)小于10dB,则接收机由于同信道干扰(CCI)而无法正确解调该时隙的信号,从而导致相应的船只信息丢失。
单天线天基AIS接收技术采用干扰抵消方法,首先利用Viterbi解调方法,从碰撞信号中恢复出强信号的信息序列,并采用参数估计方法精确估计出强信号的相位和频率;然后根据估计的信息序列、相位和频率,采用GMSK调制方法,重新调制出强信号,并将恢复出的强信号与原始碰撞信号相减;最后,对剩余的弱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该技术仅能实现2个时隙碰撞的AIS信号的分离与解调,并且要求碰撞信号的功率差大于5dB,所以,无法实现高概率碰撞的繁忙水域的船舶监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天线天基AIS接收机,克服了单天线天基AIS接收机载波干扰比要求高、解时隙碰撞能力弱的缺点,实现了大空域范围内,强同频干扰环境下多AIS信号分离解调,满足高速增长的海上运输和远洋贸易对海上交通大区域、全天候、高概率的监视需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多天线天基AIS接收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天线阵列、射频前端和数字处理单元。
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并联的N个四分之一波长的单极子天线,N≥2,用于接收海洋船舶发射的AIS信号。
所述射频前端包括M个并联的射频接收模块,M=N,M个射频接收模块分别对应接收N个单极子天线的AIS信号,并分别将其放大滤波,并一次下变频至中频信号。
所述数字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A/D采样和接口模块、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信号分离模块、信号解调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再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A/D采样和接口模块接收射频前端的中频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中频信号,并将其送入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对数字中频信号进行帧头检测、数字抽取滤波、数字下变频,得到数字基带信号,将数字基带信号送入信号分离模块进行信号分离,之后送入信号解调模块,进行解调,得到有效的AIS报文信息,再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3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