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5392.1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7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孔辉;郭弓;丁金全;刘洋;韩盛林;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4 | 分类号: | B60G11/04;B60G21/045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臂 平衡悬架 板簧夹 变刚度 副板簧 复合板 交叉式 主板簧 车架 板簧 吊耳 减小 多轴车辆 刚度可变 支架铰接 后板簧 减振器 平顺性 前板簧 后桥 偏磨 前桥 受力 支架 轴距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该变刚度平衡悬架包括前桥、后桥、前板簧、后板簧、车架、减振器、U型螺栓、前簧吊耳、平衡臂支架和后簧吊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复合板簧式平衡臂,所述复合板簧式平衡臂包括主板簧、副板簧和板簧夹;所述副板簧通过板簧夹设置在主板簧的上面;所述板簧夹与平衡臂支架铰接。本发明用于多轴车辆上,在尽可能减小轴距的情况下也减小了轮胎的偏磨,并使车架受力更加均匀,减轻自重,同时由于平衡臂的刚度可变,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不同载荷下车辆的平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轴车辆的悬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该平衡悬架适合于载重量大且需要多轴支撑的载货车辆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非独立板簧悬架作为大部分载货车辆和工程车辆后悬的优选方案,它具有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维修、占用的空间小、可降低车底板高度等优点,在商用车上应用较广;但是由于板簧所需要的纵向尺寸较大,目前多轴载货车辆和工程车辆的后悬架大多采用四连杆式平衡悬架,即板簧的两端支承在中、后桥壳上,相当于一根等臂平衡杆,它以悬架心轴为支点转动,从而可保证汽车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各轮都能着地,且使中、后桥车轮的垂直载荷平均分配。但是四连杆式平衡悬架的钢板弹簧需要承载两根车轴,载重量较大,所以一般用于此形式的钢板弹簧的簧片会偏多偏厚,舒适性和平顺性都较差;而且此形式的平衡悬架与车架之间采用单点支撑的连接方式,这就使得车架在此连接点处的载荷比较集中。
专利号为“201420833663.7”、名称为“一种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的在先申请基本上解决了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问题,同时在尽可能减小轴距的情况下也减小了轮胎的偏磨,使车架受力更加均匀。但上述在先申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平衡臂的刚度不可变,不能通过调节刚度来更好地满足车辆的平顺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叠片板簧来代替上述专利的平衡臂,以便降低系统刚度改善汽车的平顺性;提供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用于多轴车辆上,在尽可能减小轴距的情况下也减小了轮胎的偏磨,并使车架受力更加均匀,减轻自重,同时由于平衡臂的刚度可变,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不同载荷下车辆的平顺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该变刚度平衡悬架包括前桥、后桥、前板簧、后板簧、车架、减振器、U型螺栓、前簧吊耳、平衡臂支架和后簧吊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复合板簧式平衡臂,所述复合板簧式平衡臂包括主板簧、副板簧和板簧夹;主板簧的前端与前簧吊耳的下端铰接,主板簧的后端与后簧吊耳的上端铰接;所述副板簧通过板簧夹设置在主板簧的上面;所述板簧夹与平衡臂支架铰接;所述前簧吊耳向下与主板簧铰接,后簧吊耳向上与主板簧铰接。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该变刚度平衡悬架包括前桥、后桥、前板簧、后板簧、车架、减振器、U型螺栓、前簧吊耳和平衡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复合板簧式平衡臂,所述复合板簧式平衡臂包括主板簧、副板簧和板簧夹;所述主板簧的后端与前簧吊耳的下端铰接,主板簧的前端与后板簧的前端铰接;所述副板簧通过板簧夹设置在主板簧的上面,所述板簧夹与平衡臂支架铰接;所述前簧吊耳向下与主板簧铰接。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该变刚度平衡悬架包括前桥、后桥、前板簧、后板簧、车架、减振器、U型螺栓、前簧吊耳和平衡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复合板簧式平衡臂,所述复合板簧式平衡臂包括主板簧、副板簧和板簧夹;所述主板簧的后端与前簧吊耳的下端铰接,主板簧的前端与后板簧的前端铰接;所述副板簧通过板簧夹设置在主板簧的下面,所述板簧夹与平衡臂支架铰接;所述前簧吊耳向下与主板簧铰接。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5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孔磁性高分子复合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筒纱袋仿人抖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