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箱号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5684.5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坛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箱号识别系统,尤其涉及一种RFID箱号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装箱号识别技术包括人工识别、图像识别、条形码识别等。与这些方法相 比,RFID集装箱号信息识别技术具有明显优势,RFID即射频识别,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 目标,并能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典型的RFID标签由电子标签、读取器和天线组成,其工作原 理是:标签电路通过自身电源(主动式标签)或电磁感应(被动式标签)产生电流,将内部的 数据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读写器接收到数据后解码,获得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集装箱号识别技术包括人工识别、图像识别、条形 码识别等,与这些方法相比,RFID集装箱号信息识别技术具有明显优势,RFID即射频识别, 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能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典型的RFID标签由电子标签、读取器 和天线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标签电路通过自身电源(主动式标签)或电磁感应(被动式标 签)产生电流,将内部的数据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读写器接收到数据后 解码,获得信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RFID箱号识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RFID箱号识别系统,包括至少两张设 置在集装箱柜上存有相同集装箱号等其他信息的RFID标签,一台或一台以上的读写器,与 读写器连接用于扫描RFID标签的读写器天线,与读写器连接的电脑,所述电脑上安装有 RFID箱号识别软件,RFID箱号识别系统采用多对一模式保证集装箱柜的准确性,避免了误 读等多种环境原因及人为原因,电脑上安装的RFID箱号识别软件通过一台或一台以上天线 对一个箱柜进行扫描,当扫描到至少两张RFID标签信息为同一个集装箱号信息时,来获取 一个准确的箱号。
进一步地,所述RFID箱号识别软件包括标签初始化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标签 初始化系统主要为系统提供管理标签信息的功能,通过终端设备实现箱柜RFID标签的绑 定,并可以进行RFID标签信息的查询、修改;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对所有安装RFID标签的集装 箱进行信息采集并进行自动进行集装箱标签的判断,得到正确的集装箱箱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标签初始化系统通过指定的编码方式将信息写入到标签里,由集 装箱管理把按照要求的箱号信息输入到系统,通过系统验证成功后,RFID读写器对RFID标 签进行写入;读取RFID标签信息时,由系统向RFID读写器发出读取指令,读取RFID标签信 息,通过系统解码获得箱号;标签初始化系统完成集装箱初始化成功即可通过信息采集系 统来对安有RFID标签的集装箱进行信息采集。
进一步地,RFID标签包括RFID标签本体、芯片、天线,所述RFID标签本体上铺设有 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中间设有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环形天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内存包含EPC区、USR区,其中EPC存放不变数据,USR用来保持 用户信息动态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方法:
(1)集装箱到达集装箱标签读写位置时;
(2)当集装箱触发RFID读写器之后,系统读取集装箱上的标签信息;
(3)系统自动对标签信息进行校验;
(4)标签信息校验成功后,系统将解码成功的箱号上传或者记录后关闭RFID读写器;
(5)箱号识别系统验证箱号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标签初始化系统包括初始化系统模块、初始化系统操作流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化系统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系统模块包括串口设置,保证读写设备通讯正常;
(2)初始化集装箱初始信息;
(3)添加用户信息;
(4)系统操作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化系统操作流程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1)所述初始化系统操作流程模块包括选择连接了RFID读写设备的串口号;
(2)选择需要初始化的标签数(1-10);
(3)填写相应的初始化信息;
(4)根据提示来确定是否成功初始化成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环境适应性强;即便在露天环境下仍能保证良好性能,且安装维护相对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坛,未经李文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5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雷达检测技术的烧结机料层厚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微波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