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6379.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起;樊梅秀;张宝新;高贤华;薛俊芳;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0 | 分类号: | F16L11/10;B29C47/92;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胶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为满足不断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要求,汽车涡轮增压技术被逐步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是利用废气驱动增压叶片高速转动,压缩空气进入气缸,使燃油充分燃烧。气体在增压过程中与机件之间摩擦产生热量,导致整个系统处于很高的温度,同时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常伴有一些雾化的油气进入增压系统中,这对涡轮增压胶管提出了耐油、耐高温、油气密封良好等应用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涡轮增压管常采用耐高温性能优异的内氟外硅或内氟硅外硅结构,内氟外硅胶管存在的缺陷:(1)氟胶混炼胶门尼高,成型过程中包贴模具困难,容易窝存气泡,造成胶管内层缺陷;(2)氟胶密度大,形成的胶管坚硬、笨重,装车困难;(3)氟胶耐低温性能差,在极寒的情况下内层胶开裂,存在渗油风险;(4)氟胶与硅胶分子结构与极性不同,粘结性差;目前也有将氟胶与硅胶共混作为过渡层来提高粘结性能,这不仅浪费能耗,而且两者分子结构与极性差别很大,很难共混均匀,导致过渡层性能差。内氟硅外硅胶管存在的缺陷:(1)氟硅胶与硅胶强度与撕裂强度低,导致胶管爆破压力降低;(2)氟硅胶与硅胶均是以柔软的Si-O为主链结构,分子运动能力强,小分子油气在胶管壁层容易扩散,油气密封性差,同时造成硅胶层耐油后性能下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提高了涡轮增压胶管的内衬层和防渗透层之间的附着力,在保证胶管强度和爆破压力的同时,提高了胶管的柔软性和装配性能,也降低了低温开裂的风险和渗油风险,进一步保护了覆胶增强层的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内衬混炼胶和防渗混炼胶贴合在一起,制成复胶层;
(2)将加强布贴胶或擦胶,制成覆胶布增强层;
(3)将复胶层卷成管状,将接缝处碾压平整并赶走气泡;
(4)将覆胶布增强层包贴在复胶层外,将接缝处碾压平整并赶走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布在贴胶或擦胶后产生的胶层位于所述加强布远离所述复胶层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布为芳纶或聚酯加强布。
进一步的,所述胶层为硅胶混炼胶。
进一步的,所述覆胶增强层为1-8层。
进一步的,步骤(4)完成后,在所述覆胶增强层外缠绕一层尼龙水布或玻璃纸。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混炼胶为氟胶混炼胶。
进一步的,所述防渗混炼胶为氟硅胶混炼胶。
进一步的,在步骤(4)完成后,需对胶管进行硫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硫化温度为160-180摄氏度,硫化时间为20-9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涡轮增压胶管的方法,制备的胶管由于具有内衬层、防渗透层和覆胶增强层,有益效果为:由于复胶层由内衬混炼胶和防渗混炼胶贴合在一起,提高了内衬层与防渗透层之间的附着力;提高了胶管的柔软性和装配性能;降低了低温开裂和渗油的风险,进一步保护了覆胶布增强层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涡轮增压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1、内衬层2、防渗透层3、覆胶布增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增压胶管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内衬混炼胶和防渗混炼胶贴合在一起,制成复胶层;
(2)将加强布贴胶或擦胶,制成覆胶布增强层;
(3)将复胶层卷成管状,将接缝处碾压平整并赶走气泡;
(4)将覆胶布增强层包贴在复胶层外,将接缝处碾压平整并赶走气泡。
即所述方法制备的涡轮增压管由内而外依次为内衬层1、防渗透层2和覆胶布增强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6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FPGA的自动聚焦装置
- 下一篇:电流型PWM整流器的电子模拟负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