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7465.0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1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本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电信号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万兆以太网通信测试技术,其公开了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测试精度不高、测试不全面、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中的测试系统,包括:被测设备、测试夹具和示波器;所述被测设备通过万兆电缆与测试夹具相连;所述测试夹具通过测试同轴线缆与示波器的通道相连。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方法,适用于对万兆电信号经过电缆连接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万兆以太网通信测试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据中心大规模兴起,大数据的爆发,高密度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连接服务器间的桥梁设备以极其旺盛的需求迅速兴起。与此同时,人们对以太网交换机的稳定性,适应性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以太网通信设备的生产厂商,在面临设备端口速率越来越高的情况,常会出现由于端口信号并没有做好良好的测试导致出现兼容性和一致性问题。
由于万兆以太网用双绞线做物理互连在技术上暂不成熟,且双绞线传输存在距离短的限制,所以现在大多数高密度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仍使用光模块和光纤方式做物理层互连,这种交换机如果使用光模块作为物理连接,成本极高。所以,在数据中心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选用万兆光模块而选用万兆电缆进行作为物理连接。而使用万兆电缆做物理连接对万兆电信号提出了更高的测试要求。
对于万兆以太网经过万兆电缆连接后的电信号的测试,我们常使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结合的方法。
所谓黑盒测试,就是通过IXAL或者TESTCENTER这种灌包测试仪,与被测试设备做连接,通过灌包测试仪的一个端口向被测试设备某一端口发包,被测试设备再把收到的包在内部转换一下从被测设备的其他端口返回给灌包测试仪的另一个端口,灌包测试仪统计发出和接收到的包数量是否有差异,进而判断设备端口是否存在异常。
由于黑盒测试的效率较低,只进行满足误码率时间(一般为几分钟)情况的灌包测试。黑盒测试只保证短时间被测试设备端口无丢包,但是网络设备要求的长时间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数据中心这类要求极其严酷的客户环境,端口出现丢包对于整个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处理带来极大的效率降低,且黑盒测试无法保证网络设备长期无丢包运行。
所以,白盒测试是成为保证被测试设备端口长期不丢包(即误码率极低)的重要测试手段。所谓白盒测试,就是通过示波器进行显示,再根据显示的波形来调整被测试设备端口经过万兆电缆后的电信号波形,以达到电信号的最优化,保证被测试设备端口物理层无丢包。
常用白盒测试方法如下:被测试设备某端口通过万兆电缆与对端设备连接,在对端设备将接收被测试设备通过万兆电缆后的电信号的芯片去掉,在去掉芯片的印制板的芯片对应管脚上并100欧姆电阻(此电阻作信号匹配使用,模拟接收电信号的芯片内部的匹配电阻),再将示波器的高速差分有源探头焊接在100欧姆电阻两端,示波器通过差分有源探头进行信号感知,再在示波器进行信号显示。此种测试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测试精准度不高:高速差分有源探头存在性能漂移现象,此为目前高速差分有源探头目前的通病。探头需要焊接到100欧姆两端,焊接过程也会导致性能漂移,焊接后再接上示波器会存在探头再次开电,其内部配置参数会存在漂移,导致测试精准度和一致性不高;
2)设备质量保证力度无法提高:被测试设备在客户处使用连接什么样的对端设备是无法预知的,所以测试也无法覆盖全面;
3)测试成本高:高速差分有源探头价格昂贵,且经常焊接导致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测试精度不高、测试不全面、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试万兆电信号的系统,包括:被测设备、测试夹具和示波器;所述被测设备通过万兆电缆与测试夹具相连;所述测试夹具通过测试同轴线缆与示波器的通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7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