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8542.4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金大东;李根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28;H04W60/0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杨莘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设施 终端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提供了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传感器设备从附接有该传感器设备的设施的遥控设备接收设施相关信息;根据设施相关信息驱动至少一个传感器;基于通过至少一个被驱动的传感器检测的结果,确定设施的类型;以及将类型已被确定的设施的注册请求传输至网关。本发明涉及传感器网络、机器类型通信(MTC)、机器对机器(M2M)通信、以及用于物联网(IoT)的技术。本发明可应用于基于上述技术的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物、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健康护理、数字化教育、智能零售、安全服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及装置中,在网关中注册的传感器设备确定设施类型并将设施在网关中注册,并且终端被支持用于控制该注册的设施。
背景技术
人类产生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的互联网现在进化至物联网(IoT),其中,在无需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分布式实体(例如物品)交换和处理信息。万物互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已经出现,IoE是IoT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的组合。由于IoT的实现对一些技术要素(如“检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以及网络基础结构”、“服务接口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传感器网络、机对机通信(M2M)、机器型通信(MTC)等最近经历了研究和发展。
这种IoT环境可通过收集和分析在关联的事物之间生成的数据,来提供智能的互联网技术服务,这对人类生活而言具有新的价值。IoT技术可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IT)与各种工业应用之间的会聚和组合而应用于多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物、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Connected Car)、智能电网、健康护理、智能家电和先进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半导体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如智能电话)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利用智能电话使用服务远程控制设施操作成为可能。
然而,为了利用智能电话远程控制设施操作,需要将现存的设施替换为与接收智能电话的控制兼容的智能设施,而这可能需要较大成本并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存在对这样的方法及装置的需求,其对现存的设施引入传感器设备以确定设施类型并将设施在网关中注册,使得现存的设施可由终端控制。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技术信息以帮助对本公开的理解。对任何上述内容是否可适用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并未出确定和断定。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诸多方面旨在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以及提供至少下述有益效果。相应地,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方法和装置,其对现存的设施引入传感器设备以确定设施类型以及将设施在网关中注册,使得可通过终端控制现存的设施。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传感器设备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传感器设备从附接有该传感器设备的设施的遥控设备接收设施相关信息;根据设施相关信息驱动至少一个传感器;基于通过至少一个被驱动的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来确定设施的类型;以及将类型已被确定的设施的注册请求传输至网关。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网关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传感器接收连接请求;如果连接请求包括权限信息,则传输连接完成消息;从连接的传感器接收设施注册请求并注册设施;以及从包括权限信息的终端接收注册的设施的控制命令,其中连接请求基于在服务器中预认证的终端与网关之间的距离而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支持设施终端控制的传感器设备。该传感器设备包括配置为与网关和设施传输/接收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配置为控制以下过程:从附接有传感器设备的设施的遥控设备接收设施相关信息;根据设施相关信息驱动至少一个传感器;基于通过至少一个被驱动的传感器检测的结果确定设施的类型;以及将类型已被确定的设施的注册请求传输至网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8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