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61215.4 申请日: 2015-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5466268A 公开(公告)日: 2016-04-06
发明(设计)人: 汤勇;陈灿;张仕伟;孙亚隆;林浪;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F28F3/02 分类号: F28F3/02;B22F3/11;B33Y10/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付茵茵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打印 多孔 强化 传热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体和多个多孔单元;多孔单元线性紧密排布在金属基体上;多孔单元的侧面为向多孔单元内凹陷的内凹结构,从而相邻多孔单元之间对应内凹结构的部位形成外凸的传热间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单元为固定在金属基体上的倒置的类半球体、类椎体或类台体结构,多孔单元内均布多个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单元为固定在金属基体上的倒置的半球体、椎体或台体结构,多孔单元内均布多个孔。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单元由金属粉体堆叠形成;金属粉体为球状或不规则的枝状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为板状,厚度为1~3mm;多孔单元的高度为1~3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单元的材质为金属,与金属基体的材质相同,为铜、铜合金、镍、镍合金、铝合金或不锈钢。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多孔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单元的上端面为平面,所有多孔单元的上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金属基体表面为基准面,根据精度要求和金属粉体的大小,在基准面上铺上一层厚度为20~80μm的均匀的金属粉体;

(2)3D打印机使用激光照射铺展好的金属粉体,在设计好的区域用激光熔融成型,形成第一层按阵列线性分布的多孔结构;

(3)在步骤(2)形成第一层多孔结构的基础上,再均匀地铺上一层相同厚度的金属粉体,用激光照射熔融第二层的金属粉体,该层熔融成型的金属粉体面积较第一层面积大一些;以后每一层熔融面积都较下一层面积大一些,且每一层层厚相同;依此类推,层层堆叠成型,直至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所有的多孔单元。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内凹强化传热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体在多孔单元中的排布方式以及熔融成型出的多孔的孔径、形状和排布方式由软件建模形成,再经过3D打印机可控地打印出需要的多孔结构;多孔单元的内凹结构以及多孔单元之间的传热间隙的形状和大小由软件建模控制,再经过3D打印机可控地打印出需要的内凹结构和传热间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12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