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数据还原日志产生方法与存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1962.8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7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轩;阙志克;张镇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23 | 分类号: | G06F16/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珊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 批次 更新 方法 数据 还原 日志 产生 存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数据还原日志产生方法与存储装置。此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数据存取指令,其中数据存取指令是要求从第一存储器中对应存取数据。判断数据存取指令是属于第一类型指令或第二类型指令。将属于第一类型指令的数据存取指令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从第三存储器中存取属于第二类型指令的数据存取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以第一存储器的物理地址,顺序地依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取指令来存取第一存储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数据库更新方法、数据还原方法与存储器存储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交错式的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计算机所使用的数据库是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中。而此处的硬盘是指使用坚硬的旋转碟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其是利用距离磁性表面距离很近的磁头,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并在写入时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例如磁头经过记录数据的上方时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信号的改变。硬盘中包括有一至数片高速转动的磁盘以及放在致动器悬臂上的磁头。因此,硬盘的读写虽然可以以任意顺序读取硬盘中的数据,然而在磁头搜寻所要存取的数据位置并加以存取时,需要经历搜寻时间(seek time)、转动时间(rotation time)以及存取时间(access time)。
数据库每次执行的指令都必须对直接硬盘中数据更新,也就是说,每执行一次指令硬盘的磁头都必须实体的位移到所欲存取的数据所在的位置,因此传统上数据库的存取速率是非常受限于硬盘存取的效率。
如此一来,要如何加速数据库的存取速率便成了本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硬盘存取效率提高的方法可以例如是采用连续存取(sequential access)的方式。由于每次存取数据都必须将致动器悬臂上的磁头位移到数据所在的位置,倘若将每次存取的数据所在的位置缩小,应能够大量的减少磁头实际位移时所花费的搜寻时间与转动时间,继而能够增加数据库存取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内容的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数据还原日志产生方法与存储器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的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能够提高存取数据库时硬盘的存取效率,进而提升数据库的存取效率。此外,在数据库需要进行还原时也能够以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还原日志产生方法来进行数据还原。
依据本公开内容的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批次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序接收多个数据存取指令,这些数据存取指令要求从第一存储器中对应存取至少一数据。判断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取指令是属于第一类型指令或第二类型指令。将属于第一类型指令的数据存取指令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从第三存储器中存取属于第二类型指令的数据存取指令所对应的至少一数据。以第一存储器的物理地址,顺序地依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取指令来存取第一存储器,其中该至少一数据对应于第一存储器的至少一第一存储分区。第三存储器在依序接收数据存取指令前是镜像于第一存储器,其中第一存储器中连续物理地址的存取速率大于第一存储器中随机物理地址存取速率,而第三存储器中连续物理地址的存取速率大于第三存储器中随机物理地址的存取速率。
依据本公开内容的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还原日志产生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数据存取指令,此数据存取指令要求从第一存储器中对应存取数据。将此数据存取指令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并且产生对应此数据存取指令的数据重做日志。依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取指令来存取第一存储器,并且产生对应此数据存取指令的数据还原日志,其中此数据存取指令所要求存取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存储器的至少一第一存储分区的其中之一,其中此第一存储器中连续物理地址的存取速率大于第一存储器中随机物理地址的存取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1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