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熊果苷、桑叶提取物和水蜜桃粉的美白化妆品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2351.5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6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讯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K8/60;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 11433 | 代理人: | 姜莹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熊果苷 桑叶 提取物 水蜜桃 白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熊果苷、桑叶提取物和 水蜜桃粉的美白化妆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全球气温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们皮肤上出现 色素形成失调,皮肤的褐斑、雀斑已成为严重的皮肤困扰。特别是褐斑、雀斑以 及日晒后皮肤上的黑色色素沉着会随年龄增加而产生、增加,同时越来越难以消 除,因而成为人们无法避免的烦恼。皮肤上沉着的黑色色素几乎全是黑色素,其 在表皮和真皮之间的黑素细胞内的黑素体中产生,生成的黑素通过渗透作用向相 邻细胞扩散。
目前,很多化妆品中都有毒重金属汞,有些化妆品还含有砷。这些物质都具 有极高的毒性。化妆品中的铅、砷、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化妆品 增白剂中的氯化汞、碘化汞会干扰皮肤中氨基酸类黑色素的正常酶转化。汞的慢 性毒害很大,特别是抑制生殖细胞的形成,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有些国家化妆品 质量中规定,化妆品中不得配用汞及其化合物。生发剂、染发剂中大都含有重金 属汞、铅、砷,它们对人体都十分有害。
很多化妆品中使用了很多的色素、防腐剂、香料等,它们大多也是有机合成 物。如煤焦油类合成香料、醛类系列合成香料等。这些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引起皮肤色素沉积,并引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中的香料,广泛使用煤焦 油类合成香料,煤焦油系统色素中,有偶氮染料、亚硝基染料和硝基色素等,含 有潜在毒性,致使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性增加。合成香料中像醛类系列产品,往 往对皮肤刺激很大。有的色素对细胞能产生变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方合理、成分天 然无毒害作用的含有熊果苷、桑叶提取物和水蜜桃粉的美白化妆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有熊果苷、桑叶提取物和水蜜桃粉的美白化妆品,由以下组分按照重 量份数组成:
角鲨烷20-30份;石蜡4-6份;橄榄油1-3份;十四烷酸异丙酯4-6份;瓜 尔豆胶0.5-1.5份;熊果苷0.05-0.1份;桑叶提取物0.05-0.1份;水蜜桃粉0.05-0.1 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含有熊果苷、桑叶提取物和水蜜桃粉的美白化妆 品,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角鲨烷25份;石蜡5份;橄榄油2份;十四烷酸异丙酯5份;瓜尔豆胶1 份;熊果苷0.08份;桑叶提取物0.08份;水蜜桃粉0.08份。
熊果苷又名熊果素,呈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萃取自沙梨树的叶子,能够加 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同时还有杀 菌、消炎的作用。有效的阻断酪胺酸(tyrosinase)的活动以及麦拉宁(melanin)的 生成,加速麦拉宁的分解与排除。
熊果苷是源于绿色植物的天然活性物质,集“绿色植物、安全可靠”和“高 效脱色”三者合谐统一于一体的皮肤脱色组份,它能迅速渗入肌肤,在不影响细 胞增殖浓度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皮肤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形成, 通过自身与酪氨酶直接结合,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 祛除色斑和雀斑,而且对黑色素细胞不产生毒害性、刺激性、致敏性等副作用, 同时还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它是当今流行的最为安全有效的美白原料,也是二 十一世纪的理想皮肤美白祛斑活性剂。
用于高级化妆品中,可配制成护肤霜,祛斑霜、高级珍珠膏等,既能美容护 肤,又能消炎、抗刺激性。
熊果苷有使肌肤明亮的功效,能迅速的渗入肌肤而不影响肌肤细胞,与造成 黑色素产生的酪胺酸结合,能有效的阻断酪胺酸(tyrosinase)的活动以及麦拉宁 (melanin)的生成,加速麦拉宁的分解与排除。
桑叶提取物中含有桑叶黄酮、桑叶多酚、桑叶多糖、DNJ、GABA等多种生 理活性物质,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和抗衰老。其有 效成分类黄酮物质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化学成分】:
1.黄酮类
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3%,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 类植物。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主要是芸香苷(芦丁)、 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讯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讯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2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