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灌注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3920.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0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冉千平;孙德文;刘玉亭;尹浩;万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83/08;C08G5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结构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灌注结构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类灌注结构胶因其强度高、耐变形能力好,目前已成为建筑修补加固领域中裂缝修补应用较多的材料之一。而目前,对于一般建筑物,不仅需要建筑结构具有高强度,同时为提高建筑抗震等级,裂缝修补材料还需要较高的韧性以对抗瞬间冲击载荷及一定的周期载荷。因此需要克服传统环氧灌注结构胶的脆性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102925091A中阐述了一种高强高韧环氧树脂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采用环氧树脂、稀释剂、偶联剂、纤维、填料、胺类固化剂等制备出具有高强高韧环氧胶黏剂,但其存在粘度高不易施工等缺陷,不能用于建筑裂缝的灌注修补。中国专利文献CN104449508A中提供了一种柔韧性环氧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通过将传统的柔性聚醚胺与双环氧基环氧树脂预反应制得改性聚醚胺,再将其用于环氧树脂结构胶配方中,该发明得到的环氧结构胶具有较好的低温柔性,但其同样存在粘度较高的问题,且存在明显的强度不足,当其应用于建筑裂缝修补时自身的抗拉强度及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难以承载建筑结构受力。中国专利文献CN104497941A公开了一种柔韧性好、阻尼性能好的建筑结构胶,发明采用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活性稀释剂、固化剂、促进剂等,制备得到一种低温柔性好、粘结强度高的材料,但其同样存在胶液初始粘度过高的问题,其在建筑裂缝修补灌注中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者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材料以降低胶液粘度和提高固化物韧性。中国专利CN100371387C中公开了一种环氧化硅油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所述环氧硅油是侧基为环氧基烃基的有机硅低聚物分子,通过环氧基在体系固化过程中参与固化反应,将有机硅组分引入体系。改性后体系虽然材料的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但由于侧环氧烃基含量较高,侧链密度较高,当材料在低温时(低于0℃),有机硅链段柔韧性受高交联度的约束而不能完全体现,导致材料低温时韧性较差。此外,有研究者采用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链的氨基有机硅聚合物(ASO)改性环氧材料,此类材料耐热性有所提高,但是力学性能较低。所以,目前普通有机硅聚合物改性环氧材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灌注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引入有机硅聚合物改性环氧材料,可以降低胶液初始粘度并提高固化后的力学性能。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灌注结构胶的制备方法,由含有环氧树脂的A组分和含有固化剂的B组分组成环氧灌注结构胶,所述A组分包含100质量份环氧树脂和30~50质量份改性环氧稀释液,其中,
所述改性环氧稀释液由双官能环氧稀释剂与氨基含氟有机硅聚合物按100:(60~120)的质量比预反应得到,所述预反应为环氧基团与氨基的反应;
所述双官能环氧稀释剂为C2~C6的烷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所述氨基含氟有机硅聚合物结构式为:
其中,R为-CH2CH2CH2NH2或-CH2CH2CH2NHCH2CH2NH2,x为5~20,y为3~40,z为0~3,所述氨基含氟有机硅聚合物中氨基质量含量为1.0%~2.2%。所述氨基质量含量为氨基含氟有机硅聚合物中所有-NH2和-NH-的质量含量之和。
所述双官能环氧稀释剂C2~C6的烷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本领域常用环氧稀释剂,其中C2~C6的烷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C2~C6是指其中烷基的碳原子数。所述C2~C6的烷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物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具体可选自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3-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比较常用。市售的所述双官能环氧稀释剂一般环氧值为0.60~0.85mol/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3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