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4200.3 | 申请日: | 201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芬;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芬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P27/1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儿童 急性 化脓 中耳 乳突炎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是中耳因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而急性乳突炎是中耳炎症扩展到乳突气房,使粘膜或骨质化脓坏死所致。感染途径为:咽鼓管传染途径,骨膜传染途径,血行感染。若引流不良,致病菌毒力强,病人抵抗力差,均可发展为急性乳突炎。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因贻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渐变为慢性中耳炎,影响患儿听力,对儿童认知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且容易引起险恶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治疗非常关键。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主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不能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中耳乳突间有粘膜相续,中耳化脓感染后乳突粘膜亦相应有炎症反应,初起为卡他炎性,乳突区可能有轻度压痛,伺鼓膜穿孔流脓后,乳突炎性反应随即消失。如排脓不畅,或第Ⅲ型肺炎球菌感染,毒性很强,破坏骨质,使乳突小房黏膜水肿、出血、坏死化脓,便成为急性化脓性乳突炎,实际为急性中耳炎后,应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为继发于鼻腔或鼻咽炎症经咽鼓管感染的中耳炎,炎症经鼓窦感染乳突气房。慢性者则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未治愈病例。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理改变为咽鼓管和鼓室粘膜肿胀,鼓室内渗出;鼓窦和乳突小房粘膜肿胀、渗出、积脓,小房破坏形成乳突胀肿。慢性者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单纯型表现鼓室鼓窦粘膜炎症增厚、纤维粘连,鼓膜穿孔,听骨破坏,乳突小房粘膜炎症,骨壁反应硬化。肉芽肿型除单纯型的病理变化外,鼓室、鼓窦和乳突气房有肉芽组织形成,骨质破坏明显。胆脂瘤型表现鼓室、鼓窦和乳突气房骨质破坏,胆脂瘤形成,乳突可形成骨髓炎。急性期临床表现为耳内耳后疼痛,体温升高,耳道流脓,耳后软组织肿胀。有时出现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慢性者表现长期耳流脓和听力减退,伴有耳鸣、眩晕、头痛。检查见鼓膜穿孔、脓液、肉芽或胆脂瘤屑。
其病因及病理为:由于机体抵抗力弱,致病的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等,使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堵塞,乳突内的脓液引流不畅,蓄积在乳突气房内,气房粘膜坏死脱落,骨壁因受脓液压迫及自身炎性病变的影响,发生脱钙、坏死,房隔破溃,气房融合,形成一大的脓腔,称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随着许多病原菌耐药菌珠的增多,加上部分患儿对抗生素过敏,使抗生素的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无莿根、豆瓣绿、蝈蝈、柳白皮、兔毛蒿、苘麻根、青木香、白毛夏枯草、锈钉子、苣荬菜、牛西西、过山龙、透骨草、竹节蓼和黑沙蒿。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无莿根10~20份、豆瓣绿10~25份、蝈蝈15~30份、柳白皮20~30份、兔毛蒿15~25份、苘麻根10~25份、青木香10~20份、白毛夏枯草15~25份、锈钉子20~30份、苣荬菜15~25份、牛西西20~30份、过山龙15~25份、透骨草5~15份、竹节蓼10~20份和黑沙蒿15~25份。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无莿根10~15份、豆瓣绿15~20份、蝈蝈20~25份、柳白皮25~30份、兔毛蒿15~20份、苘麻根20~25份、青木香15~20份、白毛夏枯草20~25份、锈钉子20~25份、苣荬菜20~25份、牛西西20~25份、过山龙15~20份、透骨草10~15份、竹节蓼15~20份和黑沙蒿20~25份。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无莿根12份、豆瓣绿19份、蝈蝈21份、柳白皮29份、兔毛蒿16份、苘麻根24份、青木香16份、白毛夏枯草24份、锈钉子21份、苣荬菜24份、牛西西25份、过山龙16份、透骨草15份、竹节蓼16份和黑沙蒿24份。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芬,未经李玉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4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