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账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4894.0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王辉;高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账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ERP为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是针对 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 企业管理软件。目前ERP产品提供按日期、摘要、结算方式、结算号等关键 信息自动查找对账。手工点击“自动对账”按钮,系统后台按字段查找,对 符合对账条件的记录一一勾选。
但是银行日记账由ERP软件产品提供,银行对账单由银企提供,同一笔 业务不同数据提供方,信息无法智能匹配,相同金额的多笔记录,可能串错 对错。同一笔业务,日记账记录多笔或银行记录多笔,多对一、一对多、多 对多的场景只能手工勾对,工作量大,且对账数据量大对服务器影响大:长 时间对账持续占用服务器内存,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种对账方式效率低 下且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账方法与系统,可以准确 高效地进行对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账方法,包括:
分别为ERP的目标业务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增加对账标识码;
根据支付平台对应于ERP的目标业务生成的交易标识号分别确定所述 ERP的目标业务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对账标识码的值;
将对账标识码相同的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对账。
优选地,根据支付平台对应于ERP的目标业务生成的交易标识号分别确 定所述ERP的目标业务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对账标识码的值包括:
当ERP主动进行目标业务的付款时,为所述目标业务的付款单增加对账 标识码,获取支付平台对应于目标业务生成的交易标识号,根据所述付款单 与所述交易标识号得到ERP的银行日记账,令银行日记账的对账标识码为所 述交易标识号,通过支付平台从银行划账后,将根据银行交易明细和支付平 台的交易标识号得到银行记账单,令银行记账单的对账标识码为所述交易标 识号;
当银行主动进行目标业务的收款时,通过所述支付平台获取对应于所述 目标业务生成的交易标识号和账户交易明细,根据所述账户交易明细分别获 取银行对账单和ERP的收款单,将所述银行对账单的对账标识码确定为所述 目标业务的交易标识号,根据所述收款单得到ERP的银行日记账,将所述银 行日记账的对账标识码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的交易标识号。
优选地,所述对账标识码为40字节的文本格式。
优选地,将对账标识码相同的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对账包括:
判断对账标识码相同的银行日记账中与银行对账单中的流水金额是否相 同,且流水方向是否相反,如果均为是,则确认对账无误。
优选地,当所述目标业务的批次号为空时,所述交易标识号为明细号, 否则所述交易标识号为批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账系统,包括:
对账标识码增加模块,用于分别为ERP的目标业务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 对账单增加对账标识码;
对账标识码取值模块,用于根据支付平台对应于ERP的目标业务生成的 交易标识号分别确定所述ERP的目标业务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对账 标识码的值;
对账模块,用于将对账标识码相同的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对账。
优选地,所述对账标识码取值模块包括:
付款对账标识码取值子模块,用于当ERP主动进行目标业务的付款时, 为所述目标业务的付款单增加对账标识码,获取支付平台对应于目标业务生 成的交易标识号,根据所述付款单与所述交易标识号得到ERP的银行日记账, 令银行日记账的对账标识码为所述交易标识号,通过支付平台从银行划账后, 将根据银行交易明细和支付平台的交易标识号得到银行记账单,令银行记账 单的对账标识码为所述交易标识号;
收款对账标识码取值子模块,用于当银行主动进行目标业务的收款时, 通过所述支付平台获取对应于所述目标业务生成的交易标识号和账户交易明 细,根据所述账户交易明细分别获取银行对账单和ERP的收款单,将所述银 行对账单的对账标识码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的交易标识号,根据所述收款单 得到ERP的银行日记账,将所述银行日记账的对账标识码确定为所述目标业 务的交易标识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4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手工印花工艺的五彩夹缬版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