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壳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5222.1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倪雨;廖亚男;代杨仲;李成松;李少鹏;孙启元;程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手机 充电 | ||
1.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手机充电壳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电路限流保护模块、充电保护器、锂电池,开关型升压器、USB输出接口、无线充电接口、外置设备充满电检测系统和二极管;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端与稳压电路限流保护模块输入端电连接,稳压电路限流保护模块输出端与充电保护器输入端电连接,充电保护器输出端与锂电池输入端电连接,锂电池输出端与开关型升压器输入端电连接,开关型升压器输出端与USB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口通过外置设备充满电检测系统与二极管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输出端与充电保护器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口通过外置设备充满电与USB输出接口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有太阳能发电电池和升压电路,所述太阳能发电电池和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电池吸收太阳能产生电流,升压电路将产生的电流进行调控并输出到稳压电路限流保护模块;
所述稳压电路限流保护模块将太阳能电池板输送的电流进行稳压和限流,将稳定的电流输送到充电保护器;
所述充电保护器根据检测到的电池开路电压以及电池的额定电压,推算被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推算电池需要充的电量,并根据被充电电池需要充的电量推算电池需要充的时间,同时根据电池额定电压,确定一个电池最大过充电压,电流经充电保护器输入到锂电池;
所述锂电池通过内部设置的充电电路对锂电池恒压和恒流充电,锂电池将电流储存并输送到开关型升压器;
所述开关型升压器将锂电池输送的电流进行升压并输送到USB输出接口;
所述无线充电接口设置有无线充电模块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电路利用无线发射模块、线圈、无线接收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生成感应电流,并将感应电流通过外置设备充满电输送到二极管;所述外置设备充满电检测外置设备电量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充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内部的升压电路连接为:
模块P1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源端VCC、电容C3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入端相连接,模块P1的第1引脚分别与电容C3的输出端、接地端GND相连接;电感L1的输出端与模块XL6009的第3引脚、二极管D1的输入端相连接,模块XL6009的第1引脚分别与电容C1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接地端GDD相连接,模块XL6009的第4引脚分别与电源端VCC、电容C1的输出端相连接;模块XL6009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阻R2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输出端、电容C2的输入端、模块P2的第2引脚相连接;电阻R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GND相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模块P2的第1引脚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充电壳,其特征在于,锂电池内部的充电电路连接为:
U45模块的第一引脚TEMP分别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4的输出端与接地端GND相连接,U45模块的第一引脚PROG经电阻R5接地,U45模块的第三引脚GND端直接接地,U45模块的第4引脚VCC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U45模块的第8引脚CE端、电阻R1的输入端、电阻R2的输出端、电容C1的输入端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U45模块的第7引脚CHRG端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输出端经电阻R5与U45模块的第6引脚STDBY相连接,U45模块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容C2的输入端和模块P1的第1引脚相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接地端GND相连接;模块P1的第2引脚分别与接地端GND、电阻R7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7的输出端分别与模块U45的第1引脚、电阻R2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GND相连接,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源端VCC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52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