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辨率月边缘光学成像物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9121.1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博;姜珊;冯睿;张大亮;魏忠伦;付瀚毅;刘伟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13/00;G02B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刘慧宇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棱镜组 平面反射镜 反射棱镜 光学成像物镜 成像透镜组 探测器保护 高分辨率 透射 探测器 腰面 反射 高精度定姿 玻璃 成像物镜 光线入射 光学系统 入射光线 同轴设置 周向分布 反射光 入射光 下表面 光阑 入射 卫星 | ||
1.一种高分辨率月边缘光学成像物镜,按光线入射顺序同轴设置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平面反射镜(2)、成像透镜组(3)、光阑(4)、探测器保护玻璃(5)和探测器(6),平面反射镜(2)位于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的前端,其特征是,
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其包括绕Z轴均匀周向分布的:第一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1),第二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2),第三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3),第四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4),第五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5),第六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6),第七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7),第八等腰道威反射棱镜(18);
成像透镜组(3),其依次包含第一负月牙型透镜(31)、第二负月牙型透镜(32)、双凹型透镜(33)、第三负月牙型透镜(34)、第一双凸型透镜(35)、第二双凸型透镜(36)、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7)、第三双凸型透镜(38)和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9);
入射光线经过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的各个等腰道威反射棱镜下表面入射,在各个等腰道威反射棱镜上,入射光在一等腰面反射,在另一等腰面透射,再经平面反射镜(2)反射,反射光再依次经过第一负月牙型透镜(31)、第二负月牙型透镜(32)、双凹型透镜(33)、第三负月牙型透镜(34)、第一双凸型透镜(35)、光阑(4)、第二双凸型透镜(36)、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7)、第三双凸型透镜(38)、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9)、探测器保护玻璃(5)透射,被探测器(6)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辨率月边缘光学成像物镜,其特征是,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中每个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的上表面距离光轴113mm,平面反射镜(2)后表面与第一负月牙型透镜(31)前表面之间的空气间隔是51.5mm,所述第一负月牙型透镜(31)后表面与第二负月牙型透镜(32)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10.87mm,所述第二负月牙型透镜(32)后表面与双凹型透镜(33)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9.04mm,所述双凹型透镜(33)后表面与第三负月牙型透镜(34)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14.76mm,所述第三负月牙型透镜(34)后表面与第一双凸型透镜(35)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2.270mm,所述第一双凸型透镜(35)后表面与光阑平面的空气间隔是33.35mm,所述光阑平面与第二双凸型透镜(36)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15.76mm,所述第二双凸型透镜(36)后表面与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7)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0.5mm,所述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7)后表面与第三双凸型透镜(38)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1.98mm,所述第三双凸型透镜(38)后表面与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9)前表面的空气间隔是2.30mm,所述第四负月牙型透镜(39)后表面与探测器保护玻璃(5)前表面的空气间隔为8.10mm,所述探测器保护玻璃(5)后表面与探测器(6)的空气间隔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辨率月边缘光学成像物镜,其特征是,等腰道威反射棱镜组(1)中每个等腰道威反射棱镜均为肖特融石英材料,代号形式表述为DⅠ-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91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反射镜调节功能的3D偏振系统
- 下一篇:变焦镜头系统和光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