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9214.4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1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芳蕾;孙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6;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小区 专用 参考 信号 预编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根据预定的准则,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以及基于针对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而反馈的等价信道状态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与之相对应的预编码方法及相应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通信方案,能够支持前向兼容LTE/LTE‑A的毫米波系统的下行传输,并大幅提高用户接收信号的质量以及系统容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下一代移动蜂窝通信系统(即5G通信系统)的物理层需要在数据速率和延迟方面提供良好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和功耗。为了达到下一代移动蜂窝通信标准的千兆比特数据速率,一种选择是利用在毫米波频段可用的较大带宽。在毫米波频段工作时,无线信道具有一些不利的传播特性,包括较强的路径损耗、大气和雨水吸收、较低的障碍物周围的衍射以及穿透物体的能力等。为了克服这些不利传播特性,大规模天线阵列和窄波束被认为是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在4G LTE/LTE-A中,信道测量和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是基于非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然而,由于上述毫米波信道的特性,继续使用这样的传输机制可能无法满足毫米波系统中对用户接收信干噪比(SINR)及小区边缘用户容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解决方案,以支持前向兼容LTE/LTE-A的毫米波系统的下行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方法,包括:对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根据预定的准则,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以及基于针对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而反馈的等价信道状态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包括:针对不同的逻辑天线端口,对所述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应用相应的波束赋形矢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预定的准则,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包括:在一个波束扫描周期的不同时刻,逐个逻辑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预定的准则,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包括:在不同逻辑天线端口上同时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预定的准则,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包括:在一个波束扫描周期的不同时刻,分别在每组逻辑天线端口上发送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通过系统广播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预定的准则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所述预定的准则相关的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传输相关的波束扫描周期、逻辑天线端口以及资源粒子映射相关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针对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而反馈的等价信道状态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等价信道状态信息,选择信号最强的等价信道所对应的波束赋形矢量,并将其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下行数据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方法,包括:根据预定的准则,接收经过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估计与所述预编码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对应的等价信道;以及反馈所述等价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9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