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难溶性药物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0037.1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0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星钢;王丽杰;陈凯;潘卫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22 | 分类号: | A61K9/22;A61K47/10;A61K47/36;A61K47/38;A61K31/64;A61K31/522;A61K31/192;A61K31/18;A61K31/442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靳玲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难溶性 药物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难溶性药物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控释片的重量百分组成为:难溶性药物为9.6%~32%,高粘度聚氧乙烯占10%~35%,亲水性低粘度材料占10%~35%,填充剂20%~50%,润滑剂0.5%~1.0%。所述的难溶性药物选自:格列齐特、茶碱、氟比洛芬、尼美舒利、尼莫地平。本发明采用小粘度的亲水材料与聚氧乙烯混合使用可以改善药物从骨架中释药缓慢的缺点,并通过调解聚氧乙烯与小粘度亲水材料的比例来控制药物的释药速度。较传统的具有零级释药行为的渗透泵制剂相比此类制剂的生产制备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难溶性药物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氧乙烯(PEO)做为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在口服型凝胶骨架片中越来越得到药学界的关注。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机理包括两种,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主要以骨架的溶蚀为主;而对于水溶性药物而言,主要以药物从膨胀的凝胶层中扩散为主。
传统缓释片多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骨架材料,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做崩解剂,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湿法制粒压片制得亲水性凝胶骨架片。该亲水凝胶骨架片在体外的释药曲线缓慢非恒速,释放前期存在突释现象,释放后期缓慢。这使得药物进入体内后存在一定的血药波动现象,且个体差异性较大。
采用高粘度聚氧乙烯和亲水材料作为骨架材料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可以很好地延缓药物的体外释放,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聚氧乙烯和亲水缓释材料的比例得到近似零级的释放的控释制剂,改善传统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的缓释片的缺点,减小传统缓释制剂存在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渗透泵片是经典的控释制剂,其中的药物有很好的零级释药曲线,但其制备工艺复杂,操作不便,生产设备昂贵,工业化生产成本太大。含有聚氧乙烯的控释片,可以依赖传统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大大的简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释效果良好,制备工艺简单的难溶性药物控释骨架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针对难溶性药物控释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聚氧乙烯为核心骨架,以另一种常见亲水材料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和润滑剂,采用传统的缓释片制备工艺(粉末直接压片法或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成达到零级释放效果的的控释片。该制剂与传统的渗透泵控释制剂相比,具有相同的零级释药行为,但是渗透泵制剂需要有机溶剂包衣,打孔等操作,这极大地增加了制剂的安全性和工业化的成本。而本制剂采用传统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生产,大大地简化了该制剂的生产工艺,使安全性提高。并且相对于缓释片而言,克服了传统缓释片的缓慢非恒速释药的特点,使得药物在体内有效的避免了普通制剂及缓释制剂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减少了服药次数,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本发明是利用聚氧乙烯在水中吸水膨胀,形成凝胶层,难溶性药物通过在其凝胶层中的扩散和聚氧乙烯自身的溶蚀共同控制药物的释放。相对于单纯的应用聚氧乙烯,采用小粘度的亲水材料与聚氧乙烯混合使用可以改善药物从骨架中释药缓慢的缺点,并通过调解聚氧乙烯与小粘度亲水材料的比例来控制药物的释药速度。其中,小粘度亲水材料包括泊洛沙姆、低分子量的聚氧乙烯、聚乙二醇、低粘度的羟丙甲纤维素,主要是依赖于其吸水后迅速膨胀,使骨架溶蚀,药物缓慢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零级控制释放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难溶性药物控释片包含如下组分,其重量百分数为:难溶性药物为9.6%~32%,高粘度聚氧乙烯占10%~35%,亲水性低粘度材料占10%~35%,填充剂20%~50%,润滑剂0.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0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