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及修边整形复合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0403.3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涛;张作洋;何鹏申;郭奔;王海玲;卢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35/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盖 冲压 成型 工艺 整形 复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冲压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及 用于汽车顶盖的修边整形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是根据产品结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 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序的先后顺序及各工序的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在制定生产工艺方案时,冲压工序越少,零件定位精度就越高, 前期模具工装开发成本及后期生产成本越低。但是,冲压工序数的减少必 然会使单序工作内容增加,因此工艺方案确定的同时也给模具结构设计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冲压工艺而言,汽车外覆盖件与其他冲压件相比具有材料薄,形状复 杂,且多为立体曲面,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外覆盖件的好坏将直接 影响整车的外观和质量。
为保证零件达到较高精度要求,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间需 要有统一的定位基准,同时要保证生产时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降 低生产多工序成型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零件精度。
现有技术方案中,汽车顶盖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拉延、修边冲孔、 翻边整形等工作内容,具体为:第一序中主要为拉延成形,得到过渡的半 成品制件,第二序为修边冲孔,后序进行翻边整形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顶盖的尾部与顶部相交接的位置处的成形主要通 过两种方案:
现有方案一:在第一序拉延模具中直接拉延成形,一步到位。该方案 的缺点在于,当整体拉延深度较大时,尾部与顶部相交接位置造型圆角偏 小,成形时料流进入较慢,中间区域成形困难容易开裂。
现有方案二:在第一序中拉延成形出过渡造型,然后在后序中通过整 形实现。其中第一序进行拉延、第二序修边,汽车顶盖的尾部与顶部相交 接处的整形在第三序或者后序中进行。该方案的缺点在于,尾部与顶部相 交接处的整形在拉延、修边之后的工序进行,导致后序模具冲压工作内容 增加,容易造成模具工序数增加,进而导致工装成本及后期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方案中用于生产汽车顶盖的坯料拉延成形后,将 在第二序中进行周圈修边及冲孔工作内容,而顶盖由坯料拉延成形后为一 个带有初步造型轮廓的整体制件,在第二序中只能通过拉延成形制件的轮 廓造型进行定位。
由于产品造型各不相同,当拉延深度较浅或轮廓造型相对简单时,单 一的型面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稳定性及生产一致性差的问题,影响零 件最终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汽车顶盖的尾部与顶部的交接位置的开裂风险, 同时合理设置工序内容从而减少工序数、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包括拉延成形工序及其 后的修边+整形工序,在所述拉延成形工序中,在汽车顶盖的顶部与尾部之 间的交接位置形成正R角,在所述修边+整形工序中,对所述正R角进行 整形使其成为具有负R角的台阶形状。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拉延成形工序中,在坯料线处形成翻孔,所述 翻孔作为所述修边+整形工序中的定位孔,所述翻孔所在位置在所述修边+ 整形工序中作为废料被切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孔位于所述坯料线的长边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在拉延前,所述翻孔在坯料线内侧的投影为1/2圆, 随着所述坯料的拉延收缩,拉延成形后所述翻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 述坯料线内侧的部分减小至大于等于1/3圆同时小于1/2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修边+整形工序中,在所述坯料线的宽边侧留有废 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修边+整形工序完成后,进行修边+整形+侧整形工 序。
作为优选方案,在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中,所述汽车顶盖的顶部采 用正压料芯压料,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端头采用侧压料芯压料,所述汽车 顶盖的尾部两侧采用正整形成形,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中间部分采用侧整 形成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完成后,进行冲孔+整形工 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0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