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纤维层对超滤膜改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0961.X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连元龙;孙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9/02;B01D69/1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 超滤膜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纤维层对超滤膜改性的方法,属于环保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膜技术在环保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基础之一,在解决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膜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然而,膜污染依旧是阻碍 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早期为了降低膜污染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污水进 行一个预处理过程以减少膜污染,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预处理过程是化学混凝。 除此之外,还有对膜进行超声、反洗、电絮凝、电混凝等预处理的方法。超声 只能将膜表面吸附的一些物质去掉,而无法将膜孔中吸附的污染物颗粒去除; 反洗有着比超声更好的去除效率,可以去除膜孔中吸附的颗粒,而化学絮凝、 电絮凝和电混凝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膜污染,但是加入的化学 试剂都会引起膜污染,而预沉积处理可以将化学试剂引起的膜污染降到最低, 而且预沉积层易于去除,不仅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还可以降低膜通量 的衰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在超滤膜水处理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碳纳米纤维层对 超滤膜改性的方法,碳纳米纤维用于截留和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以最大限度的 减少膜表面污染的改性超滤膜的水处理方法。
一种碳纳米纤维层对超滤膜改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将碳纤维预 处理得到类颗粒状碳纤维;再将预处理后的类颗粒状碳纤维在溶剂中超声充分 分散搅拌,恒压条件下,将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纤维预沉积在超滤膜表面。
所述溶剂为溶剂为水、乙醇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碳纤维预处理过程为:将碳纤维源浸泡、冷冻干燥,惰性气氛中高温 煅烧,在煅烧后的纤维中加入溶剂,研磨,然后在溶剂中超声充分分散搅拌, 得到预处理后的类颗粒状碳纤维。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为细菌纤维素(BC)、丝瓜络等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 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浸泡时间为1天-14天。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冷冻干燥的时间48h-96h。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高温煅烧的温度为800-1000度。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高温煅烧的时间为24-48h。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的研磨时间为5-30min。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在恒压下预沉积,这里的恒压为0.05-0.2MPa。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的负载量为3g/m2-96g/m2(相对于超滤膜的有效使用 面积)。
改性后的超滤膜,经清洗、再负载颗粒能够反复使用。
有益效果
1)、超滤膜表面预沉积的碳纳米纤维相当于一个简易的膜层,优先吸附污 染物,减少膜污染。
2)、超滤膜表面预沉积的碳纳米纤维源丰富,大大降低操作成本。
3)、超滤膜表面预沉积的碳纳米纤维与超滤膜是物理沉积,待反应后,用 塑料刮片将其轻轻刮掉再用去离子水洗即可将其完全除去。
4)、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规模化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实施案例一中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预沉积负载量为24g/m2的细 菌纤维素对有机物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吸附通量衰减图。
图2、实施案例二中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预沉积负载量为24g/m2的细 菌纤维素对有机物海藻酸钠(SA)溶液的吸附通量衰减图。
图3、实施案例三中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预沉积负载量为12g/m2的由 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改性的细菌纤维素对有机物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 吸附通量衰减图。
图4、实施案例四中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预沉积负载量为12g/m2的由 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改性的细菌纤维素对有机物海藻酸钠(SA)溶液的吸附 通量衰减图。
图5、气凝胶细菌纤维素和煅烧后细菌纤维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案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案例 仅限于说明本发明方法,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实施案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09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