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边框折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1078.2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8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夏恒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江机床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06;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框 折弯 方法 | ||
1.一种门边框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的总长度选择材料,再根据门边框每段的长度在其交界处划线标记;
步骤二、采用门边框折弯模具的直角上模(3)与下模(2)的第一V形槽(2-1)配合,依次折出第一直角段(1-1)、第二直角段(1-2)、第三直角段(1-3)、第四直角段(1-4),所折出角度都为90°;
步骤三、步骤二完成后,将直角上模(3)换成折边上模(5)并使折边上模(5)与下模(2)的下模折边槽(2-2)位置对应,折出折边凸起(1-5);
步骤四、步骤三完成后,再次换上直角上模(3)并调整下模(2),依次折出第五直角段(1-6)、第六直角段(1-8)、第七直角段(1-9);
步骤五、步骤四完成后,换上45度上模(4)并使其与下模(2)的下模预折槽(2-3)位置对应,折出过渡段(1-7-1)和折平段(1-7)的预折弯45°角;
步骤六、步骤五完成后,换上压平上模(6)并使其与下模(2)的平面结构对应,压出0°的折平段(1-7),得到所需门边框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边框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至步骤六中所述下模(2)的两相对侧面为平面结构,在该平面结构中的一平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2-1)和下模折边槽(2-2),所述下模折边槽(2-2)与折边上模(5)配合,用于折弯折边凸起(1-5);在下模(2)的另一侧平面设有下模预折槽(2-3)和第二V形槽(2-4),所述下模预折槽(2-3)与45度上模(4)配合,用于折弯过渡段(1-7-1)并对折平段(1-7)预折弯;所述第一V形槽(2-1)、第二V形槽(2-4)与直角上模(3)配合,用于折弯第一直角段(1-1)、第二直角段(1-2)、第三直角段(1-3)、第四直角段(1-4)、第五直角段(1-6)、第六直角段(1-8)和第七直角段(1-9),所述压平上模(6)与下模预折槽(2-3)所在侧的平面结构配合,用于完成折平段(1-7)的折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边框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折边槽(2-2)由折边槽一段(2-2-1)、折边槽二段(2-2-2)、折边槽三段(2-2-3)和折边槽四段(2-2-4)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折边槽一段(2-2-1)与所述平面结构夹角为110°,折边槽二段(2-2-2)与折边槽一段(2-2-1)夹角为锐角,所述折边槽二段(2-2-2)与折边槽三段(2-2-3)之间夹角为钝角,且折边槽四段(2-2-4)与折边槽一段(2-2-1)垂直;
所述下模预折槽(2-3)由预折槽一段(2-3-1)、预折槽二段(2-3-2)、预折槽三段(2-3-3)和预折槽四段(2-3-4)依次连接组成,所述预折槽一段(2-3-1)与所述平面结构垂直,预折槽二段(2-3-2)与预折槽一段(2-3-1)的夹角为45°,所述预折槽三段(2-3-3)与预折槽一 段(2-3-1)平行设置,所述预折槽四段(2-3-4)与平面结构的夹角为135°;
所述的第一V形槽(2-1)、第二V形槽(2-4)的两侧面的夹角为90°,且在夹角底部开设有矩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边框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上模(3)由直角刀刀柄(3-1)、直角刀基体(3-2)、直角刀支撑体(3-3)、直角刀连接体(3-4)、刃颈(3-5)和刃头(3-6)构成,其中:直角刀刀柄(3-1)垂直设置在直角刀基体(3-2)上,直角刀支撑体(3-3)与直角刀基体(3-2)固连,该直角刀支撑体(3-3)通过直角刀连接体(3-4)与刃颈(3-5)连接,构成了直角上模(3)的折弯段;所述刃颈(3-5)与直角刀刀柄(3-1)平行设置,在刃颈(3-5)上设有倾斜的刃头(3-6),该刃头(3-6)由第一刃头面(3-6-1)、第二刃头面(3-6-2)和第三刃头面(3-6-3)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刃头面(3-6-1)与第二刃头面(3-6-2)的夹角为86°,第二刃头面(3-6-2)与第三刃头面(3-6-3)垂直设置且第二刃头面(3-6-2)与刃颈(3-5)长度方向所夹锐角为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江机床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江机床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10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