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形茶的产地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2139.7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石元值;王洁;张群峰;伊晓云;马立锋;阮建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扁形茶 产地 识别 方法 | ||
一种扁形茶的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分别建立判别模型,然后测定未知产地的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用判别模型判定其产地。该产地识别技术模型,经过回代检验和交叉验证,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2.93%交叉验证判别率为84.8%,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扁形茶的产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产地识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稀土元素的茶产地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龙井茶是浙江三个区域的著名地方特色产品,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均受原产地保护,由于龙井茶特别是西湖龙井茶的效益一直较好,被假冒的事件时有发生,但许多扁形茶的外形与加工工艺与龙井茶基本一致,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识别其产地的来源,亟需研发产地溯源与鉴别的方法以保护产地品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指纹图谱对茶叶进行产地溯源,常用技术有HPLC近红外光谱、ICP-MS等。已有研究者采用ICP-MS/AES等手段分析了茶叶中多种元素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FLD)、聚类分析(CA)、逐步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方法对不同地的茶叶进行判别,但目前茶叶的产地识别检测方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仍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茶叶产地识别检测方法。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 REE)是指原子序数为57(La)至71(Lu)的镧系元素(包括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另外也包括39号Y。通常把原子序数较小的REE(La~Eu)称为轻稀土元素(LREE),而将原子序数较大的REE(Gd~Lu)称为重稀土元素(HREE)。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因种类和产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以稀土元素作为判别指标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形茶的产地识别方法,通过利用不同产地稀土含量差异的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扁形茶的产地区分模型(即判别模型),以区分不同扁形茶的产地来源。
实现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扁形茶的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分别建立判别模型,然后测定未知产地的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用判别模型判定其产地。
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的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来自不同产地的茶叶代表性样品:根据扁形茶的主要产地分布和加工工艺,选择加工工艺基本一致的山东日照(SD)、四川青川(SC)、贵州黎平(GZ)和浙江(ZJ)共四个茶叶主产区的茶叶样品,采摘标准均为一芽一叶,选择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样品。
2)稀土元素测定:不同产地的茶叶代表性样品经微波消解预处理后用ICP-MS测定稀土元素含量,所述稀土元素为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Yb、 Lu、Y, ICP-MS的工作参数为:射频功率1400 W,冷却气流速18 L/min,辅助气流速1.65L/min,雾化器流速0.95 L/min,鞘气流速0.25 L/min,采样高度6.5 mm,泵稳定时间30 s。
微波消解预处理方法为:称取0.3 g经球磨机磨碎的样品于消解罐中,加入5 ml70% HNO3,加盖静置1 h;将静置后的样品放入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消解程序参数为5 min升至120℃保持5 min,5 min升至140℃保持10 min,5 min升至180℃保持10 min,冷却后取出,缓慢打开罐盖排气,将消解罐置于控温电热板上140℃赶酸,将消化液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2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