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超轻质纤维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2398.X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君;熊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28 | 分类号: | C08J3/28;C08J3/00;C08L1/02;C08B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 超轻质 制备 催化剂负载 超声处理 高度多孔 高分子量 工艺制备 混和均匀 基础原料 结晶结构 轻工食品 生物医学 改性 轻质 环境保护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超轻质纤维素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特点是纤维素和水混和均匀、超声处理、干燥等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高分子量、高度多孔、纤维素I结晶结构的超轻质纤维素。本发明的超轻质纤维素,可作为基础原料进行进一步改性,所制得轻质纤维素在生物医学、催化剂负载、环境保护、轻工食品等诸多领域的具有潜在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的改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制备超轻质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年再生量大、分布广、且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大量的氢键,造成天然纤维素不熔融,也很难溶于常规溶剂。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纤维素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作为第三代材料轻质纤维素,在具备传统轻质特性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优异性能,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绿色可再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物类聚合物材料,是研究的方向及热点。
传统的纤维素超轻质化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先使用非衍生化溶剂破坏天然纤维素中的氢键,直接溶解纤维素,再借助凝固浴使纤维素再生轻质化; 另一种是将从天然纤维素中提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 CNF) ,包括纤维素纳米长纤维或纤维素纳米晶须,直接分散在水中自发形成。其的制备过程分为三个关键步骤: 原料的溶解或分散; 凝胶的形成和溶剂置换; 凝胶的干燥。所得到的轻质纤维素密度大于30.00 mg/cm3。高聚合度及低密度是轻质纤维素发展的需要突破的瓶颈。作为高分子材料,其性能是由构成材料的结构单元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以及分子链的空间结构(超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在上述方法中,产品的化学结构与DP大于2800的天然纤维素的结构单元化学结构相比没有变化。分子量(聚合度)、以及分子链的空间结构(超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限制了轻质纤维素的使用性能。方法一,除聚合度降到DP200-400外还存在纤维素直接溶解再生后,原料中的高强高模的纤维素Ⅰ型晶体被破坏特别是纤维素Iα,分子链重排产生强度较低的纤维素Ⅱ型晶体,导致得到的产品力学性能较差,而且在制备过程中纤维素有较大程度的收缩。方法二存在CNF聚合度DP低于100。限制了其产品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超轻质纤维素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保证轻质纤维素的密度,聚合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超轻质纤维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纤维素、水混合搅拌分散后采用均质机均质、胶体磨均质或进行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得纤维素溶液;所述水的用量为纤维素溶液质量的98.0-99.9%,纤维素的用量为纤维素溶液质量的0.1-2.0%;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纤维素溶液进行超声处理;
第三步:将第二步超声处理得到的溶液在-20--50℃下保持3-24小时,得固态样品;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固态样品干燥,得到超轻质纤维素。
进一步地,第一步所述纤维素为细菌纤维素。
进一步地,第一步所述高速搅拌的速率为1000—3000rpm,每次搅拌时间10-30分钟,重复5-15次;所述均质机均质的压力为30-50Mpa;所述胶体磨均质的转速为1000—3000rpm。
进一步地,第二步超声处理前进行惰性气体保护处理,在真空度为0.05—0.10MPa下脱气5-20分钟,充入惰性气体;所述超声处理,处理时间1~15分钟,超声处理频率为15~104 kHz,功率密度为0.1~1.5 kW/m3;所述超声处理为间歇性超声处理,每次0.5~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2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