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3621.2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璧山区闳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08 | 分类号: | G09B2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地址: | 4027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滑轮 实验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学用的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
背景技术
在滑轮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在于构造不同;认为它们工作时一者不动、一者动。同时,学生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而动滑轮却可以省一半力?为什么可以将滑轮看着一种变形的杠杆呢?对于这些一系列的问题,老师也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为此,需要利用滑轮组实验教具进行实质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手实验操作,突出学生认识误区,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
现有的滑轮实验教具大多不可调节滑轮的高度,例如,公开号为CN20211069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滑轮组实验教具,由支架、滑轮和绕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滑轮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动滑轮通过绕线连接。虽然该专利可以实现滑轮的演示,然而,在进行滑轮演示实验时,由于滑轮组通常是固定在横梁上的,由于横梁的高度不可调节,特别是在动滑轮演示的时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所以,急需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滑轮实验教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调节滑轮支架的高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包括底座、支杆、滑轮组和横梁,所述支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滑轮组安装在横梁上,其中,还包括蜗轮、蜗杆和保护壳,所述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且蜗轮、蜗杆安装保护壳内,所述支杆为丝杆,所述蜗轮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杆穿过内螺纹孔与蜗轮螺纹连接,所述横梁固定在保护壳上。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转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和支杆螺纹配合,则支杆和蜗轮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又由于蜗杆固定在机座上,所以蜗轮实现上下运动,由于蜗轮、蜗杆均安装在保护壳内,则保护壳实现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横梁上下运动,由于滑轮组安装在横梁上,所以实现了滑轮组的高度调节。蜗轮、蜗杆的配合具有良好的自锁效果,无需另设其他的锁紧装置即可将横梁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蜗轮与支杆间为螺纹连接,也可有效的防止横梁在调节完高度后上下移动。与传统的滑轮实验教具相比,本方案仅需转动蜗杆即可完成横梁的高度调节,在滑轮演示实验时,可方便的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用方便。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杆的支杆孔,将支杆插入支杆孔中,即可完成支杆的固定;当实验完成后,可将支杆从支杆孔中拔出,减少占地空间。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杆为铁制支杆,所述支杆孔为盲孔,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磁性件。支杆插入支杆孔时,会被底部的磁性件所吸磁住,固定效果更好。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磁性件为永磁铁,相对于普通的磁性件,永磁铁能够长期保持其磁性,使用寿命更高。
方案五: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磁性件为电磁铁,当需要固定支杆时,使电磁铁通电,电磁铁产生磁力,将支杆吸磁住;当需要取下支杆时,则使电磁铁断电,电磁铁的磁力消失,对支杆没有磁性作用,更易取下。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至方案五中任一项的优选方案:所述蜗杆上设有把手。把手方便转动蜗杆,操作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侧中蜗轮、蜗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支杆2,横梁3,滑轮组4,蜗轮5,蜗杆6,保护壳7,磁性件8。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式滑轮实验教具,包括底座1、支杆2、横梁3、滑轮组4,蜗轮5,蜗杆6和保护壳7。支杆2的数量为两个,均焊接在底座1上。蜗轮5上加工有内螺纹孔,支杆2为丝杆,支杆2穿过内螺纹孔与支杆2螺纹连接。蜗杆6与蜗轮5相互啮合,且蜗杆6和蜗轮5均安装在保护壳7内,蜗杆6上还焊接有把手,把手位于保护壳7外,可方便转动蜗杆6。横梁3焊接在两个保护壳7上,滑轮组4安装在横梁3上。
具体工作时,逆时针转动左边的蜗杆6,同时,顺时针转动右边的蜗杆6,驱动蜗轮5向上移动,带动保护壳7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横梁3上下运动,实现了将滑轮组4的高度调高。顺时针转动左边的蜗杆6,同时,逆时针转动右边的蜗杆6,即可将滑轮组4的高度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璧山区闳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璧山区闳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