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DS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3750.1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熊念;施渊籍;谢孟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12;H04W76/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琛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dscdma 系统 无线 资源 自适应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策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数据业务接入时,按照当前基站负荷设置初始接入速率,若无可用无线资源,对已经接入的数据业务进行降速抢占;步骤二、对于已经接入的数据业务,在Iu接口处进行流量监控;步骤三、根据流量监控的结果,对分配了专用物理资源的小流量业务进行升速、降速或状态迁移;步骤四、对于CELL_PCH用户,若有数据传输则进行状态迁移,若长期无数据传输则释放该用户。本发明的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策略,使得小流量数据业务带来的资源拥塞降低,资源利用率提升,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信令造成的网络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TDSCDMA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策略。
背景技术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在TDSCDMA等蜂窝通信系统的小区中,无线物理资源池由载波频率、正交码和传输时隙构成。在单载波系统中,以码道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一个码道由正交码和时隙共同决定。除单独为用户分配的专用物理信道之外,系统还配置了公共物理信道用来进行寻呼和随机接入等功能。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数据业务在总业务中所占比例快速增加,其中智能手机的一些后台应用(如微信等)会频繁的发送心跳信息(终端周期性地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简短的信息)和业务建立请求。这些业务具有突发性、持续时间短和流量小的特点。
TDSCDMA是典型的CDMA系统,其性能受限于无线资源的特点非常显著,上述小流量业务的信令和数据若都一直承载在专用物理资源上,专用物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尽,网络也会时常处于拥塞状态,影响用户的接入性能和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合理利用无线资源重配以减少专用物理资源的占用,或利用状态迁移增加对公用物理资源的使用都是可以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CELL_DCH。在此状态下,UE使用上下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可以从空闲模式或者通过在CELL_FACH状态下建立一个专用物理信道进入该状态。
CELL_PCH。在此状态下,UE与UTRAN之间不存在专用物理信道连接,而且UE也不可以使用任何上行物理信道。在该状态下,UE为节省功耗,可以使用DRX方式去监听PICH所指示的PCH信道。UTRAN根据UE上次在CELL_FACH状态下执行的最后一次小区更新过程,知道UE当前所处的小区。如果UE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响应寻呼或者发起呼叫),必需先从CELL_PCH状态转移到CELL_FACH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小流量数据业务带来的资源拥塞,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信令造成的网络负荷,提出了一种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策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DS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自适应分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业务接入时,按照当前基站负荷设置初始接入速率,若无可用无线资源,对已经接入的数据业务进行降速抢占;其中,用户i的初始接入速率为当前可用上行无线资源,即上行可用BRU的数目;
步骤二、在用户i建立起无线接入承载后启动一个周期为Tflow的计时器,并在Iu接口处统计用户i的接收比特数目则用户i的实际速率
步骤三、当时,用户i的调整速度为其中Si为用户i当前的业务速率,若S′i≠Si,则通过无线承载重配置流程进行升速或降速;若S′i=Si,则不做处理;当时,将用户状态迁移到CELL_PCH,释放专用无线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