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化成用电能回馈补给装置及其补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3803.X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珂;赵斌;杨捷;张锐;姚景昆;张优贤;聂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3/38;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用电网 电路控制模块 生产检测系统 电池用 并联 化成 输电 补给装置 电池化成 逆变器 回馈 补给 储能电池组 信号传输端 电源出口 电源入口 生产系统 制造成本 接收端 可控性 整流器 变压器 能耗 送电 节约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池化成用电能回馈补给装置及其补给方法;包括输电部分和控制部分,输电部分包括公用电网和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公用电网输电口通过变压器和整流器与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的一端相连,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的另一端与电路控制模块电源入口相连,电路控制模块电源出口分别与储能电池组和逆变器相连,逆变器通过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分别与公用电网送电口和生产系统相连;控制部分包括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和电路控制模块,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端与电路控制模块接收端相连;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节约能耗、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设计合理、节约能耗、降低制造成本,应用于二次电池化成或充电工序的一种电池化成用电能回馈补给装置及其补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的化成或充电工艺中均涉及到充电和放电阶段,在充电阶段,通过恒压或恒流充电机对连接好电池组或电池正负极片的化成或充电生产线进行充电,在放电阶段,通过恒压或恒流放电机对生产线进行恒功率或恒电阻或其他方式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生产线中电池所携带的电能是通过放电机浪费掉,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反而也会因放电机功耗而提高生产成本。行业内也有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电池化成阶段电能的收集和回馈使用,但都不能很好的达到电力“削峰填谷”的目的,在多余的电能即使回馈电网,也不能的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在夜间,电网本身就处于“低谷”阶段,此时多余的电网回馈电网就丧失了回馈电网的意义,也不能很好的节约电力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能够应用于二次电池化成或充电工序、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节约能耗、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种电池化成用电能回馈补给装置及其补给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输电部分和控制部分,a、输电部分包括公用电网和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公用电网输电口通过变压器和整流器与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的一端相连,若干组并联的化成电池用线路 的另一端与电路控制模块电源入口相连,所述电路控制模块电源出口分别与储能电池组和逆变器相连,所述逆变器通过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分别与公用电网送电口和生产系统相连;b、控制部分包括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和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与逆变器之间设有第一开关、储能电池组与逆变器之间设有带第二开关的近路电源线,逆变器与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之间设有第三开关,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与公用电网之间设有第四开关,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设有第五开关,近路电源线与储能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五开关,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端与电路控制模块接收端相连,所述电路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相连。
一种电池化成用电能回馈补给装置的补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公用电网通过公用电网输电口、变压器、整流器对化成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后进行放电;
步骤二:当化成工序中电池进行放电时,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检测生产系统是否用电,公用电网是否处于用电高峰阶段;
步骤三:当生产系统不需要用电,且公用电网处于用电低谷阶段时,公用电网及生产检测系统将信号输送至电路控制模块中,电路控制模块关闭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打开第六开关,使电池放电是的电量进入储能电池组进行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