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4313.1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奉向东;王健;赵轶;戴佰林;程坤;江幸;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森美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重金属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方法,该方法是将受重金属污染河道采取围堰方式围住后,通过搅拌设备翻动围堰内河道底泥,同时向围堰内水中加入促进重金属溶出的活性剂;底泥与水在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促进底泥中的重金属溶入水中,沉降,上层含重金属的水溶液通过重金属去除设备去除重金属离子后,返回围堰内;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或回收河道底泥重金属含量而不破坏河流原有生态系统和河床安全性,且工程量低、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方法,属于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会影响河流水质,且破坏底栖生物的生态系统。目前,国内外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方法主要分为原位治理法和异位治理法。
原位治理法主要是指尽量减小对河道底泥的搅动而直接采用化学固化、淋洗、生物富集等方法来降低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
异位治理则是将受污染的底泥挖掘后再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行处理。异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稳定化固化、化学淋洗和生物法。稳定化固化法主要是通过稳定化固化降低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并采用填埋等方法进行底泥的最终处置;化学淋洗主要是指选用特定的淋洗剂,将底泥中重金属进行淋洗去除;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或者植物的生命活动将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转变成有效性较低的低毒性形态或淋洗浸提而达到底泥修复的目的。
传统的原位治理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并不能将重金属污染物彻底消除,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异位稳定化固化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性和毒性,但是并没真正去除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一旦最终处置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被稳定化固化的重金属污染物可能重新活化释放,导致环境污染,且容易破坏河道底栖生物的生态系统,且所需治理费用高,工程量大。化学淋洗技术则只能去除河道底泥中可以被淋洗剂溶解的重金属,且费用昂贵,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的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而且淋洗液也容易引起二次污染问题。生物法治理河道重金属污染底泥则所需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达到治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处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去除或回收河道底泥重金属且不破坏河流原有生态系统和河床安全性的方法,该方法工程量低、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方法,该方法是将受重金属污染河道采取围堰方式围住后,通过搅拌设备翻动所述围堰内河道底泥,同时向围堰内水中加入促进重金属溶出的活性剂;底泥与水在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促进底泥中的重金属溶入水中,沉降,上层含重金属的水溶液通过重金属去除设备去除重金属离子后,返回围堰内;所述的重金属去除设备的重金属吸附系统由若干根重金属吸附柱通过连接管道串联构成;所述的重金属吸附柱内部具有空腔,空腔部分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围堰方式对河道局部底泥进行处理,不影响河流下游的取水用水安全;采用的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在岸边操作,不影响河床的稳定,不影响两岸河堤的安全;通过搅拌、溶出、吸附的方式处理河道底泥,结合特殊的吸附材料,重金属去除效果显著,且仅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选择性吸附去除并可回收重金属,不破坏河流的原有生态系统,相对现有的原位处理方法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本发明的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方法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森美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森美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