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隔离驱动和软上电的整流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4336.2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渠浩;董娅韵;赵维娜;唐厚君;杨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12 | 分类号: | H02M7/12;H02M7/155;H02M7/217;H02M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徐红银;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驱动 软上电 整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领域的一种单相整流电路,具体地,涉及一种带 隔离驱动和软上电的整流电路。
背景技术
对含有二极管整流电路的交流电源供电电力电子变换设备,如变频家电和工业变 频器,需要考虑软上电问题。否则由于初始电解电容压为零,在上电阶段电力电子变换 装置就会出现过流故障,造成后级变换器过压击穿和空气开关动作。
在常用的上电限流措施中,大都采用在交流或直流线路中增加限流电阻的方法,具 体包括三种方式:(1)直流侧或交流火线上串联限流电阻,上电时限流,上电结束后时 利用继电器自动切除;(2)串联PTC热敏电阻,利用其正温度特性,上电时限流,上电 结束后利用继电器自动切除;(3)串联NTC热敏电阻,利用其负温度特性,在上电时限 流,上电结束后保留。前两种方法的问题是:在电阻切除时带来了二次电流冲击问题。 后一种方法的问题是:只适合负载功率200W以下的应用场合。为此,对于大功率应用 场合,需要改进现有的上电限流方法,彻底解决上电冲击电流问题。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张相军等在2011年6月的“电机与控制学报”文章中, 在总结了两种传统的软启动电路后,提出了“一种启动冲击电流抑制电路”,即三级冲击 电流抑制电路,该电路可有效抑制启动时的一次冲击电流和二次冲击电流。发明专利“电 力变换装置”(P2001—238459A)公开了一种改变单纯二极管整流桥为高端、低端或全 桥为晶闸管的整流桥,并使得晶闸管并联合适的电阻和二极管支路,为此可以实现软上 电功能,上电结束后晶闸管导通,触发角为零,起到二极管作用。
为了减少体积,往往上电功率电阻常用热敏电阻PTC代替。对于频繁启停的电力电 子变换装置而言,PTC热敏电阻会因发热失去限流作用,严重时造成整流桥后级接入的 开关电源失电,由此造成控制电路失电,整个设备无法工作。
综合以上,对软上电的整流电路现有电路结构的检索发现,目前阶段仍然需要 推出集成有驱动单元和软上电功能的新型整流电路,同时具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 和成本低廉等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隔离驱动和软上电的整流 电路,同时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控制容易等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隔离驱动和软上电的整流电路,可以应用于采用AC-DC 变换器作为前级电路的应用领域,包括整流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整流单元用以 完成单相整流,驱动单元用以完成软上电控制。
所述整流单元,包括四只功率二极管PD1—PD4、两只单向晶闸管TY1—TY2、 两只热敏电阻PTC1—PTC2和一只电解电容EC1,其中:
第一只单向晶闸管TY1的阳极与第一只功率二极管PD1的阴极、第一只热敏 电阻PTC1的一端相连,第一只功率二极管PD1的阳极与第二只功率二极管PD2阴 极相连后、与单相交流电源的一端相连,第一只单向晶闸管TY1、第一只功率二极 管PD1、第二只功率二极管PD2成整流桥的第一桥臂;
第二只单向晶闸管TY2的阳极与第三只功率二极管PD3阴极、第二只热敏电 阻PTC2的一端相连,第三只功率二极管PD3阳极与第四只功率二极管PD4的阴极 相连后、与单相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只单向晶闸管TY2、第三只功率二极 管PD3第四只功率二极管PD4构成整流桥的第二桥臂;
第一只单向晶闸管TY1的阴极与第一只热敏电阻PTC1的另一端相连后与直流 母线正极相连,第二只单向晶闸管TY2的阴极与第二只热敏电阻PTC2的另一端相 连后与直流母线正极相连,第二只功率二极管PD2的阳极与第四只功率二极管PD4 阳极的相连后与直流母线负极相连;
电解电容EC1的正极与直流母线正极相连,电解电容EC1的负极与直流母线 负极相连;
第一只单向晶闸管TY1的门极与驱动单元中的第七只电阻R7的一端、第五只 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二只单向晶闸管TY2的门极与驱动单元中的第七只电阻R7 的另一端、第六只电阻R6的一端相连,直流母线正极与驱动单元中的第一只电阻 R1、普通二极管D1的正极、第四只电阻R4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七只电阻R1-R7、一只光电耦合器OC1、一只电容C1、一 只普通二极管D1和一只晶体管TR1,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高电流调整率非隔离开关电源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结构的固态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