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4609.3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罗臬;王正;高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潞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1/00 | 分类号: | F17C11/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吸附 热交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存储和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CNG储运(压缩天然气储运)是指采用特制储气钢瓶,在充气站,将天然气通过加压设 备施加20~25MPa高压,强行将天然气在脱水、脱硫化氢后压缩至瓶内贮存,再用槽车运输。 ANG储运(天然气吸附储运)是在储罐中装入高比表面的天然气专用吸附剂,利用其巨大的 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在相同温度、压力下使ANG达到超过CNG存储容量的储运技 术。ANG相较于CNG具有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储罐形状和材质选择余地大、低压、质轻、 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近些年来ANG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外重点关注。
目前制约吸附储罐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吸附热效应方面,由于气体吸附为放热反应, 在快速的升温过程中,必然导致后续的吸附效果降低;反之,解吸附过程温度降低,解吸附 效果也会降低。针对该问题,本发明专利设计了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装置,提供有效 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气体吸附为放热反应,在快速的升温过程中,必然导致后续的吸附 效果降低;以及反之,解吸附过程温度降低,解吸附效果也会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包括适于吸附天然气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放置 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内,且在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上还设置有适于在吸附材料吸附或解吸 附天然气气体时对其进行冷却或加热热交换器。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内部的加热装置包括基于以下至少一种加热件的电 加热装置:电阻丝、电加热棒及电加热带。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通过导线由气瓶外电源加热,设置在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的内壁 上或者设置于所述吸附材料内。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外部的加热装置为表面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表面 接触的热交换器,所述换热器中间通过吸收发动机的余热或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为一个换热片或换热块,设置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内部或外部。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外部的冷却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结构:与所述天 然气吸附罐体表面紧密接触的换热片、换热块或环绕式冷却管道以及换热块或管道中间通冷 却水。
优选地,在所述天然气吸附罐体内部附着有温度感应装置,适于输出供实施监控天然气 吸附罐体内部温度分别情况的温度信号。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天然气吸附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解吸 附时吸热导致吸附剂表面温度下降,加装对流换热装置后可根据需要对罐体内吸附剂进行冷 却或加热,使吸附剂维持在吸附效率最高的温度范围内,简单而有效解决了吸附热问题,保 障了吸附效率的最大化;另外,利用温度传感器传输的实时温度信号,还为温度趋势的预测 及调温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一种天然气吸附罐体热交换系统的原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天然气吸附罐体
2吸附材料
3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 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 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 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 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 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潞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潞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LED灯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纺织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