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液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5086.4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莉;李谷;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王敏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针杆藻 培养液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藻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液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针杆藻属硅藻门无壳缝目脆杆藻科,是淡水养殖中的常见硅藻种,其脂肪含量高,脂肪 种类丰富,是滤食性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而且不含纤维素等成分,能够很好地被水产动物 所摄食和消化,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同时,以针杆藻为代 表的许多硅藻对净化水质、维护水体生态平衡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淡水养殖中,以硅 藻为优势种群(如针杆藻、舟形藻、菱形藻、星杆藻、圆筛藻等)的水体(多呈茶色或茶褐 色),一直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水环境之一。
但在天然水体中,针杆藻与其他藻类混杂生长,种群密度很低,很难满足水产养殖的需 要。目前,淡水针杆藻的培养多采用CSI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针杆藻生长速度较缓慢, 不利于针杆藻的大规模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液,该培养液适用于淡水针杆藻的生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针杆藻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淡水针杆藻生长速率, 有利于淡水针杆藻的规模化培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液(本发明或称LXS培养液),包括:
其余为双蒸水,培养液的pH范围是7.5~8。
所述的针杆藻是生长在淡水中的针杆藻。
一种针杆藻的培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培养至对数期的针杆藻进行饥饿培养1~2d(培养液为不含氮、磷、硅、铁的CSI 培养基),备用。
2)将经过饥饿培养的针杆藻3000~4000r/min离心5~10min,弃上清后接种至LXS培养液 中,接种量为1~10×104cells/mL。25~30℃,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光暗比为12h~14h:10h ~12h,每隔3h振摇锥形瓶一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公开的培养液和培养方法,根据淡水针杆藻生长的营养盐、温度、pH值等的 需求特性,达到促进纯种淡水针杆藻快速生长的目的。本发明中培养液搭配合理,可以有效 地促进针杆藻的快速分裂增殖,促进其更好地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加快针杆藻细胞的新 陈代谢,提高其生产量。本发明中培养方法操作简单,针对性强,适应淡水针杆藻的快速生 长,因此本发明具备了广泛的市场前景,特别适合于在水产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针杆藻在LXS培养液和CSI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技术,所述试剂或原料,如未特别说明, 均来源于商业渠道。
实施例1:
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液(本发明实施例或称LXS培养液),包括:
其余为双蒸水。
实施例2:
一种淡水针杆藻培养方法,包括:
(1)按照实施例1所述配方配制LXS培养液,调节pH值为7.5。放入灭菌锅中,120℃,灭菌2 0min。灭菌结束后,放入4℃冰箱中备用。
(2)将针杆藻在CSI培养基(《HandbookofMicroalgalCulture》)中培养至对数期,备 用。
(3)将(2)中的针杆藻进行饥饿培养1d(培养液为不含氮、磷、硅、铁的CSI培养基), 备用。
(4)将经过饥饿培养的针杆藻4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后分别接种到装有LXS培养液 (试验组)和CSI培养液(对照组)的锥形瓶中,接种量为0.29×105cells/mL,然后用封口膜 封口。
(5)将锥形瓶移入光照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3000lx,光暗比为12h:12h。
(6)每隔3h振摇锥形瓶一次,以上所有器皿均需灭菌,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7)每2d取样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所述的针杆藻购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库,编号为SynedraFACHB-1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5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