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5342.X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9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豆豆;朱珠;倪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11353 | 代理人: | 刘子敬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的交互处理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在业务处理中,往往需要算法程序对业务进行支持。现有的算法程序一般分为在线算法程序和离线算法程序。在线算法程序不同于离线算法程序,在线算法程序预先不需要获知全部的输入数据,其可以以序列化的方式一个个地处理输入,从而能够更快地响应输入数据。
在算法程序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在线算法程序的形式。在现有技术中,若对在线算法程序进行测试,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对在线算法程序采用离线复制方式重写,也就是说需要编写测试脚本以及调试等大量工作才能完成对在线算法程序的测试,测试通过后,再将在线算法程序投放于业务中运行。
但现有的测试方法中,由于编写模拟脚本的工作量较大,同时,所编写的模拟脚本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可塑性较差,从而导致在线算法程序的测试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线算法程序测试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包括:
将网络对象以及所述网络对象的网络行为数据设置为输入数据;
利用在线算法程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数据结果;
从所述数据结果中提取目标字段的取值,获得样本数据;
根据测试指标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评估,获得测试结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将网络对象以及所述网络对象的网络行为数据设置为输入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在线算法程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数据结果;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结果中提取目标字段的取值,获得样本数据;
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指标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评估,获得测试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将网络对象以及该网络对象的网络行为数据设置为输入数据之后,利用在线算法程序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数据结果,进而从该数据结果中提取目标字段的取值,获得样本数据,然后根据测试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评估,获得测试结果,由于仅需要预先根据现有的测试指标设置目标字段,以及设置输入数据,既可利用该测试指标对在线算法程序进行测试,而无需现有技术中编写模拟脚本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在线算法程序测试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主要思想在于,通过运行在线算法程序之后,针对在线算法程序所输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处理获得样本数据,使得该样本数据的格式能够适用于现有的测试指标,从而可以利用该测试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评估,获得测试结果,实现对在线算法程序的计算效果进行测试,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将在线算法程序离线复制方式重写的过程,也就是说,无需编写模拟脚本,这样就能够避免编写模拟脚本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容易出错和可塑性差的问题,提高了在线算法程序的测试效率。
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用户仅需要在对在线算法程序进行测试之前,预先根据现有的测试指标设置目标字段,以及设置输入数据,既可利用该测试指标对在线算法程序进行测试,减少了测试的工作量,提高了测试效率。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5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