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农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6663.1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9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张文鑫;乔国彪;董程明;庄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25/34;A01P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苹果树 腐烂 生物农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农药,其由膏A、丸B和巴布C组成,其中膏A和丸B所用凝胶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琼脂和葡萄糖制备而成,丸B的凝胶中还添加有一定浓度的壳寡糖并保存有产黄青霉菌活菌及代谢产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所述生物农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农药。
背景技术
苹果腐烂病(ValsamaliMiyabeetYamadao)又称烂皮病,英文名appletreecanker。苹果园一旦有腐烂病发生或有病害潜伏,则全园都处于病害威胁下,随时都可能会发病,特别是当果树树势衰弱,环境条件不利或是果园管理不当等情况下,极易爆发病害。腐烂病一旦发病则极难根治,因此,该病形象地被国内外称为:“树木癌症”。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树体引起的病害,在我国苹果产区危害严重。
防治腐烂病的措施有很多种。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方法一般为刮病皮后上药处理,结合科学的果园管理进行综合防治。现阶段,农业生产上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使用的药物多为化学农药。如福美砷、腐殖酸钠、代森铵(施纳宁)、黄腐酸、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石硫合剂等。农药防治腐烂病的同时,也引起了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危害,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民间人们尝试用食盐水、大葱等一些“偏方”,甚至是糊泥对该病进行防治,方法生态环保,防治效果却不够理想。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防治该病的方法、药剂也在不断改进,传统的方法在逐步被代替,生物防治的概念被大家广泛接受。生物防治因其生态环保,防治稳定和药效持久的优点,已经成为腐烂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青霉素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是最接近本发明的方案。青霉素不能直接杀死有细胞壁的真菌,但青霉素作为促进型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增加果树生理抗性和促进伤口愈合来防治腐烂病。科研工作者用医用青霉素来防治该病,防治效果好,治愈率高,其安全性和生态性也非常理想。但是药物易分解,喷施容易造成浪费,且药效不够持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农药。该新型生物农药由膏A、丸B和巴布C组成,其中膏A和丸B所含膏体状凝胶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琼脂和葡萄糖制备而成,且丸B的凝胶中还添加有一定浓度的壳寡糖。膏A作为营养成分及载体,丸B用于保存产黄青霉菌活菌及代谢产物,巴布C提供青霉菌生长繁育的小环境。
如上所述的新型生物农药,其中膏A和丸B所用膏体状凝胶中,在1000ml的凝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大约20-40g,甘油的用量为大约10-30ml,琼脂的用量为大约2-6g,葡萄糖的用量为大约10-20g。
如上所述的新型生物农药,其中膏A和丸B所用膏体状凝胶中,在1000ml的凝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大约40g,甘油的用量为大约20ml,琼脂的用量为大约2g,葡萄糖的用量为大约15g。
如上所述的新型生物农药,丸B所用膏体状凝胶中壳聚糖的浓度为大约0.005%-0.04%。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前述新型生物农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包括:
(1)在刮治腐烂病斑前4-6天,打开膏A,将药膏按病斑个数和形状均匀挤涂到巴布C上,厚度为10-20mm。
(2)打开丸B,将丸药均匀涂抹到药膏上,对折巴布,粘贴四边,使巴布内部密封。
(3)使用时,刮净病皮,将巴布展开,贴于刮皮部位,使膏药完全覆盖,并与树体组织完全紧密接触。
本发明合理借鉴了青霉素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的优点,并且利用产黄青霉菌分泌大量青霉素的特点,将产黄青霉菌接菌于凝胶上并持续分泌青霉素,并利用凝胶载体的粘附性,靶向为病疤持续提供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浓度青霉素液处理对果树烂皮中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6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驱动电路
- 下一篇:积层电子陶瓷元件及其无压共烧结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