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窄边框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6720.6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彩琴;张启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6F3/041;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框 in cell 型触控 显示 面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
随着液晶显示器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外观设计、人机界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触控技术(TouchTechnology)因具有操作方便,高度集成等特点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触控技术近些年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多种触控技术投入量产。对于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根据触控传感器(TouchSensor)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触控传感器覆盖于液晶盒上式(OnCell)、触控传感器内嵌在液晶盒内式(InCell)、以及触控传感器外挂于显示面板式(OutCell)。其中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是指将触控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整机厚度,而且可以和LCD一同制作,没有额外的制作工序,也不影响其在室外等明亮的环境下的可视性。
为了使用的方便以及美观的需要,现在的数码显示产品对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窄边框”是指显示面板四周边缘上无明显框架压盖,显示面板外观看起来简单明快、时尚大气,是液晶显示器发展的趋势。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一种现有的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括于触控显示面板中间区域设置的多条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10、多条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10绝缘交叉的触控感应电极20、于触控显示面板两侧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驱动电极10电性连接的触控驱动电路30、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0外侧设置的GOA电路90、于触控显示面板下端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感应电极20电性连接的触控感应电路40、及电性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0与触控感应电路40的IC驱动模块50。其中,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0包括与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10同等数量的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每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各通过一焊盘30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10,例如,若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为30条,则需要设置同等数量的3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进行触控操作时,IC驱动模块50产生的触控驱动信号经由触控驱动电路30内的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传输至触控驱动电极10,触控感应电极20感测到的感应信号经由触控感应电路40传回至IC驱动模块50。
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的数量和显示面板的大小及焊盘302的大小有关,显示面板越大,焊盘302越小,则需要的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越多。因此,该现有的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缺点在于:在应用于触控精准度较高(即焊盘较小)和尺寸较大的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控驱动电极10的数量较多,相应的触控驱动信号走线301的数量也会较多,从而会占用较宽的面板边框区域,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能够减少面板两侧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括于触控显示面板中间区域设置的多条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多条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绝缘交叉的触控感应电极、于触控显示面板两侧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驱动电极电性连接的触控驱动电路、于触控显示面板下端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触控感应电路、及电性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路与触控感应电路的IC驱动模块;
设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为N,m为大于1且能够整除N的整数,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包括m条控制信号走线、N/m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及对应每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分别设置的m个TFT;
设1≤i≤N/m,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设置的m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1条至第m条控制信号走线,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
所述控制信号走线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所述触控驱动信号走线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时,触控驱动信号通过TFT传输给触控驱动电极。
所述控制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均由IC驱动模块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6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