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端面密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7479.9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钢海;王铁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端面 密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阀气密性测试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端面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球阀是用带圆形通孔的球体作启闭件,球体随阀杆转动,以实现启闭动作的阀门。球阀主要用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
工业用聚乙烯PE球阀为PE管网重要控制部件,因此使用前要求以压缩气体为介质进行密封性能试验。现有技术对球阀试验时,通常采用密封垫或密封圈置于球阀两端的外部,同时用气缸或千斤顶等施力装置夹紧在球阀两端,从而使密封垫或密封圈与球阀两个端部形成密封,将整个密封后的球阀浸入水中,再往球阀内部通入压缩气体检验其密封性能。
上述试验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操作过程复杂,其机架重量较重,需借助外部设备将机架浸入水中,并且球阀的安装也较为麻烦;2、采用千斤顶下压压板从而对球阀进行密封以及密封圈置于球阀两端外部,并用气缸夹紧在球阀两端进行密封时,这两者的力度都较难掌控,下压或夹紧的力不够的话,可能会使压板与球阀端部的密封不牢靠,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带来质量上的误判,下压或夹紧的力过度的话,可使球阀发生变形,导致球阀端面不平整,从而使得球阀与压板之间无法形成密封,带来质量上的误判,另外,下压或夹紧的力过度的话,也可直接损坏球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球阀夹持不方便、球阀容易变形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球阀端面不受力、不会使球阀被夹持变形且具有自动止退功能的阀门端面密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门端面密封机构,包括端盖模块、端盖定位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的端盖模块包括端盖主体、与端盖主体尾部固定的端盖定位板、套设在端盖主体上可沿端盖主体滑动的挤压套筒、套设在端盖主体上并与挤压套筒尾部固定的套筒定位板、和设置在端盖主体内的止退机构;所述的端盖主体上还套设有密封圈,端盖主体前端侧壁上设有密封圈的限位凸起,密封圈限位在限位凸起和挤压套筒前端之间;贯穿端盖主体和端盖定位板设有至少一个测试气孔;所述的止退机构包括一个止退块、一个连接块、一个活塞和一根回复弹簧,所述的端盖主体前端面上开设有活塞滑道,所述的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滑道内;所述的端盖主体侧壁上开设有止退块的容置槽,所述的挤压套筒上开设有允许止退块穿过的开孔,所述的止退块可在容置槽内作上下移动,且止退块的容置槽与活塞的活塞滑道连通;所述的止退块内部设有两个定滑轮;所述的连接块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呈向端盖中心轴线弯曲的弯杆,所述的弯杆可伸入止退块的两个定滑轮之间,驱动止退块作上下移动;所述的连接块上还套设有一根用于活塞回复的回复弹簧;所述的端盖定位模块包括端盖安装板和驱动连接块,所述端盖模块的端盖定位板固定在端盖安装板上,所述的驱动连接块通过若干连杆贯穿端盖安装板与端盖模块的套筒定位板连接,可驱动套筒定位板前移,所述的驱动连接块后侧与驱动模块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凸起和挤压套筒前端用于密封圈限位的面上设有斜度相同的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定位板呈“工”字型,所述的套筒定位板后表面两侧设有凸块,凸块卡设在端盖定位板两侧缺口内,所述的连杆与凸块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定位板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螺栓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主体上设有两个止退机构,两个止退机构沿端盖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模块为气缸,气缸的气缸轴与驱动连接块连接。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内伸式的端盖设计,球阀端面不受力,提高测试精度;2、采用挤压扩张密封圈密封,端盖内伸移动时不会与球阀内壁摩擦,方便插拔;3、设有止退机构,防止测试气压过大,端盖后退,影响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端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端盖模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端盖模块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端盖模块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右视图。
图9是图6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端盖模块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端盖定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7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