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7987.7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松;程川;何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无线 充电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由于不需要使用电源线,并且不影响用户随处使用手机,而被消费都青睐。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方案有三种,分别为:耦合感应、磁场共振、无线电波。其中,耦合感应要求手机和无线充电底座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充电,无线电波虽然可以远距离充电,但是充电效率随着距离变大而成指数级别降低,所以目前行业内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磁场共振的研究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技术成果。其中,以WITRICITY和cota的技术方案尤为突出,已经最远能实现9米有效距离的无线充电。
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中,充电底座和手机不会有任何信息交互,甚至在cota的技术描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字样:“当手机在房间中使用时,我们可以确保你的手机电量随时都是满的”。但,这是一个卖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因此在无线充电时,无线电波会对人体产生辐射,虽然这里的量级是非常低的,但是当电磁场的这种交互发生在离我们大脑非常近的地方时,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危害。
众所周知,有电磁场的地方就会有辐射,而在电流发生交替变化的周围更为明显,无线充电的原理是讲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转换成电磁波,再将电磁波转换成直流电,因此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端和手机端的辐射相对是较大的,从目前权威机构检测出来的辐射值来看,大致等效于电脑显示器产生的辐射,不同的充电设备略微差异。人们都知道任何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只要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使用,就不会产生危害,所以无线发射端(如无线无线充电装置)的辐射我们不用考虑,关注点是手机由于充电产生的额外辐射。
另外,如果要实现手机(充电设备)和无线发射端之间的交互,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短距离通信技术。目前比较常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包括:bluetooth、WIFI、IrDA和Zigbee,其中,bluetooth的优点是低成本、低功耗、通信距离可达到30-50米,缺点是传输速率不高,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为3M/S,实际平均速度在300K/S左右;WIFI的优点是通信距离远、传输速度快,缺点是成本高,功耗高;IrDA即红外传输协议的发展,目前已经能达到4M/S的传输速度,但其缺点是对视传输,通信设备之间必须对准,没有障碍物,Zigbee的优势是成本低、功耗低、工作频段灵活、通信距离远,但是缺点是通信速度低,理论传输速率是10kb/s~250kb/s。在无线发射端和充电设备之间通信时,也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通信方式。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能避免无线充电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威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1、开启无线充电功能,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开始无线充电的控制指令;
A2、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进入耳朵接听通话状态;
A3、当移动终端进入耳朵接听通话状态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停止无线充电的控制指令,并判断耳朵接听状态是否结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A4;
A4、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开启无线充电的控制指令;
A5、循环步骤A2至A4,直到充电完成。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中,所述步骤A2包括:
A21、检测移动终端屏幕前方是否有遮挡物;
A22、在检测有遮挡物时,判断遮挡物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如果是,则执行步骤A23;否则,执行步骤A21;
A23、检测遮挡物的温度是否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A24;否则,执行步骤A21;
A24、检测移动终端的Call应用是否被开启,如果是,则判断移动终端进入耳朵接听通话状态;否则,执行步骤A21。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中,所述步骤A3中,判断耳朵接听状态是否结束,具体包括:
A31、当检测遮挡物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者遮挡物的温度不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或者Call应用未被开启时,判断移动终端结束耳朵接听通话状态。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中,在步骤A31之后还包括:
A32、预设时间后,检测移动终端未进入耳朵接听通话状态时执行步骤A4。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方式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7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