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8715.9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昊;阮长春;邵玺文;张波;臧连生;杜文梅;刘显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118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保育 麦蛾 柔茧蜂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生物防治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hebetor)是一种分布和寄主范围都非常广泛的体外寄生蜂,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昆虫幼虫。自然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通常伴随着仓储害虫而在仓储环境中出现,对其进行收集与保育,有助于研究和利用该种天敌昆虫资源。目前麦蛾柔茧蜂的收集常使用试管等工具人工零星捕捉,而后汇集到较大容器内接入鳞翅目昆虫幼虫进行保育。麦蛾柔茧蜂活跃且有很强的正趋光性,由于各容器开口不一,将其在各容器间转移时成蜂常发生逃逸,不易控制;该蜂幼虫为体外寄生,因成蜂逃逸而反复捕捉时易使容器移动或振动,继而使该蜂幼虫受到外力而脱离寄主,造成发育中止或死亡,影响了保育效果。在其他相近领域的技术研究中,针对蚜茧蜂的收集技术已有少量报道。其收集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外力主要是采用抽气的方式进行收集,如便携式茧蜂收捕器、一种茧蜂计数收集设备、一种用于收集蚜茧蜂成蜂的简易装置等;另一类是借助蚜茧蜂的正趋光性进行收集,如蚜茧蜂成蜂收集器、能自动收集蚜茧蜂的收蜂袋、烟蚜茧蜂专用诱捕器等,因蚜茧蜂的寄主常出现在温室环境下,该类技术也主要针对烟草种植大棚等自然光充足的环境设计,且相关报道中通常不包含与后续保育工作相衔接的配套技术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的方法及装置,实现一种可配套实施的麦蛾柔茧蜂收集与保育方法,减少收集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减少和避免麦蛾柔茧蜂成蜂的逃逸,降低保育过程中对寄主和寄生蜂幼虫的干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仓、收集瓶、繁育瓶及支架,其中,收集仓为可开启的筒状机构,收集仓的底部设有喇叭口状的收集罩,收集罩内衬有一层纱网;上述纱网的孔径为2~3mm(可允许麦蛾柔茧蜂通过,并阻隔印度谷螟、米蛾等体型较大的仓储害虫进入);收集仓的上部设有光源及拉环;收集瓶镶嵌在收集仓内;收集瓶的底部设有透明底盖,收集时将底盖取下;收集瓶顶部设有开口,与收集仓内的光源位置对应,开口配有瓶盖,收集时将瓶盖装上;光源的光经过收集仓中的收集瓶后再通过收集罩进入外环境。
所述的繁育瓶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瓶身及盖子为低透光度的灰色材料制成,瓶口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环状;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开孔尺寸与瓶口的圆孔和通气孔相同。在瓶身下部对应圆孔和通气孔位置分别有实心和空心箭头加以标记。
收集瓶放入收集仓时开口朝向光源方向摆放,光源内装有白色LED灯,光源打开后,光源、收集仓、收集罩的外壁不透光;收集瓶的侧壁不透光,开口及瓶肩部和瓶底透光;收集时,通过收集瓶顶部的拉环吊挂在较高处,光源由上向下照射;也可以选择使用带有固定夹具的支架,使光源水平照射。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麦蛾柔茧蜂的正趋光性进行蜂种收集,简化了收集工作中的人力投入;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繁育瓶,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通过统一设计收集与繁育装置,使装置间匹配程度提高,能够有效减少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也有助于推进麦蛾柔茧蜂生防产品研发的标准化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繁育瓶瓶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繁育瓶瓶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仓;2、收集瓶;3、开口;4、仓门;5、光源;6、收集罩;7、纱网;8、拉环;9、固定夹具;10支架;11、瓶身;12、瓶口;13、瓶盖;14、圆孔;15、通气孔;16、通孔;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87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蟹笼自动拆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黑鱼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