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及发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0200.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孟海斌;马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G10K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分贝 报警装置 信号 发生 单元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及发生方法,该单元包括号部分电源单元等,信号部分电源单元接第一电阻单元的上端,第一电阻单元的下端、第二电阻单元的上端、第三电阻单元的左端、三角波信号发生单元的输出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公共端,第二电阻单元下端、第一反相器单元左端、第二电容单元左端相接形成第四公共端,第一反相器单元的右端接第一电容单元左端形成第五公共端,第一电容单元的右端、第二反相器单元的左端、第三电阻单元的右端相接形成第二公共端,第二反相器单元的右端连接第二电容单元的右端形成第三公共端。本发明在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基础上增加充放电电容,在反馈环路中注入一个三角波,从而产生扫频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生单元及发生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及发生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报警电路一般采用单频点的驱动信号,如申请号为200820038099.4的报警器专利,信号发生电路采用6反相器构成的自激振荡电路的技术方案,这种报警驱动方式发出的报警声音存在声响单调、声级强度不高、感官不强烈的问题;当然,可以采用外加大功率音频功放的驱动方式克服上述问题,但是音频功放这种驱动方式存在功耗高、发热严重、声级强度有限、感官效果不强的弊端。尤其是在单兵应用中,功耗和响度已经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指标。
对于可变声调报警装置,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一种技术手段有两种:第一,采用多频点的驱动信号。如采用两个频点的驱动信号,但是两个频点的输出存在的弊端是,不同频点的响度存在差别,若差别太大会导致其中单频点报警响度太低,进而达不到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第二,采用报警集成电路(含语音芯片)。但这种驱动方式也存在着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不可调,进而制约了报警的声级强度和感官效果。因为任何一个报警发声器件,只有在特定频率范围内进行驱动时,发出的报警声响才最大。第三,采用频率合成芯片。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得难以接受。因此,报警驱动信号产生成为报警电路的瓶颈。
因此,如何进行合理地驱动,提高报警声级强度、增强感官效果并降低功耗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及发生方法,其在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基础上增加充放电电容,在反馈环路中注入一个三角波,通过连续改变电容充和放电时间的方法改变输出频率,从而产生扫频信号。本发明进行合理地驱动,提高报警声级强度并降低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包括号部分电源单元、第一电阻单元、三角波信号发生单元、第二电阻单元、第三电阻单元、第一反相器单元、第二反相器单元、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信号部分电源单元接第一电阻单元的上端,第一电阻单元的下端、第二电阻单元的上端、第三电阻单元的左端、三角波信号发生单元的输出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公共端,第二电阻单元下端、第一反相器单元左端、第二电容单元左端相接形成第四公共端,第一反相器单元的右端接第一电容单元左端形成第五公共端,第一电容单元的右端、第二反相器单元的左端、第三电阻单元的右端相接形成第二公共端,第二反相器单元的右端连接第二电容单元的右端形成第三公共端。
优选地,所述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单元产生特定频段内连续变化的扫频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功耗高分贝报警装置的扫频信号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产生一个三角波信号;
步骤二、将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第一反相器单元与第二反相器单元之间的正反馈引出点之前增加一个电容单元并将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的反馈电阻替换为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串联;
步骤三、将三角波信号注入到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反馈环路的两个电阻单元公共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0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