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节能光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0209.3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秀梅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光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线,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聚合物为发光材料的新型节能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线状发光体是室内广告装潢设计的首选,在五彩缤纷的广告装饰世界里,其色彩闪亮不断的变化能瞬间给消费者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这就是广告的目的所在,当然也要通过设计人员独特的设计构思,再加上利用线状发光体扭曲构造的各种艺术图案,按最佳的亮度水平和时间的控制,艺术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照明用光不当,或造成刺眼的眩目使人感觉头晕难受,这样即使是具有优秀的广告设计也会因照明不当而失去艺术风采,甚至会出现光怪陆离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利用电致发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简称EL)原理制造成了电致发光光源,并逐步利用其技术替代霓红灯,电致发光光源是一种通过加在两极的交流电压产生的交流电场,激发电子碰撞荧光物质,从而引致电制能极的跃迁、变化、复合,进而发射出高效率冷光的光源,应用较为广泛的电致发光光源主要有片状的电致发光片和线状的电致发光线等类型。
目前,现有的电致发光线的发光层大都采用荧光型塑料颗粒和相应的粘结材料混合而成,由于发光层中的粘结材料部分挥发后会留下充满空气的孔隙,这些孔隙会减少光源的场致电容和形成微小的暗斑黑点,而且还会在发光线上形成多个不连续的光学断点,导致发光线发生折射、散射甚至全发射现象,造成光能的损失,最终降低电致发光线的亮度。为了解决上述发光层内的空隙所带来的缺陷,公开号为CN118234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线,构成该发光线的要点之一是采用具有粘度的液态物质来填充孔隙,但是采用这种粘度的液态物质来填充孔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由于发光层内所形成的孔隙大小不一,而所采用的液态填充物的颗粒直径往往会大于一部分孔隙的直径,这样必然会有一部分空隙得不到填充,导致此部分孔隙处的光能损失依然存在,暗斑黑点无法消除;
2.即使空隙中充满了液态填充物,由于这种中性的填充物不会在空隙周围形成新的电场来激励荧光颗粒发光,因此其对电致发光线的亮度改善幅度有限;
3.液态填充物既可以方便地渗入到孔隙中,也可以很容易地从孔隙中渗漏出或蒸发掉,为了有效阻止液态填充物的流失,在发光层外还需要涂敷一种透明的粘性绝缘材料作为阻挡层,这样不仅增加了电致发光线的复杂性,而且还增加了其制作工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阻挡层在阻挡住填充物的同时也阻挡或散射了部分发光层所发出的光,影响了电致发光线的整体亮度。
因此,急需一种发光层无孔隙且还集合绝缘、导电、透明性能为一体的电致发光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层无孔隙且还集合绝缘、导电、透明性能为一体的电致发光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光源系统,其包括中心电极线、发光层、透光导电层、辅助电极线、透明聚合物层及透明外绝缘层,所述中心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所述发光层为绝缘、导电、透明的聚合物,所述发光层包覆所述中心电极线,所述透光导电层包覆所述发光层,所述辅助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并缠绕于所述透光导电层外围,所述透明聚合物层包覆缠绕有所述辅助电极线的透光导电层,所述透明外绝缘层包覆所述透明聚合物层。
较佳地,所述发光层为绝缘、导电、透明的聚对苯乙炔聚合物,所述聚对苯乙炔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可形成高质量的薄膜层,电子亲和力较高,颜色和导电性能改变强,具有很强的电致发光性能。
较佳地,所述透光导电层为粒径≤5nm的纳米级导电材料,能渗入与其接触的其它层中,增强导电性。
较佳地,所述透明聚合物层为透明的柔性聚合物层,高弹形变和黏弹性好,能随意弯曲而不开裂。
较佳地,所述透明外绝缘层为有色且透明的聚氯乙烯,所述透明外绝缘层包覆通电的整个内部电致发光线,既保护内部电致发光线,也增加发光层所发光的幻彩效果,使整个电致发光线发出的光更加绚丽多彩。
较佳地,还包括有色丝线网层,所述有色丝线网层由若干线体交叉编织于所述透明聚合物层外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秀梅,未经黄秀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0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间距P2.5双层线路板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股边等距升降的弦桥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