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互动智能电能表的数据加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0272.7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7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付义伦;张庚;翟峰;刘鹰;徐晴;孙志强;吕英杰;岑炜;刘建;祝宇楠;孔令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互动 智能 电能表 数据 加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互动智能电能表的数据加密 方法。
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坚强智能电网的互动化水平,全方位支撑电网智能化、互动 化目标实现,积极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增强用电客户的参与度和感知 度,提升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国际引领地位,研发了直接双向交互智能电能表。 此电能表允许用户通过本地化抄读设备(手机、专用抄表设备)对电能表内部 的数据进行读取。本地化设备的入网一方面可能造成电力用户的信息泄露,另 一方面会对目前已有的采集系统网络带来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互动智能电能表的数据 加密方法,对设备进行身份鉴别,对电能表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数据加密,既实 现了电能表与本地化抄读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又不会对已有的用电信息采集 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双向互动智能电能表的数据加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抄读设备与电能表相互进行身份鉴别;
(2)抄读设备MCU发送数据通信请求,开始数据传输;
(3)抄读设备MCU访问抄读设备ESAM,开始数据加密申请,抄读设备 ESAM确认无误后向抄读设备MCU返回确认信息;
(4)抄读设备MCU收到确认信息后,向抄读设备ESAM发送需要传送的 原始数据,抄读设备ESAM收到原始数据后对其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返回 给抄读设备MCU;
(5)抄读设备MCU收到加密后的数据,通过物理传输层将数据传输至电 能表MCU;
(6)电能表MCU收到加密数据后,访问电能表ESAM,开始数据解密申 请,电能表ESAM确认无误后向电能表MCU返回确认信息;
(7)电能表MCU收到确认信息后将加密数据传输至电能表ESAM对数据 进行解密,解密后的原始数据返回给电能表MCU;
(8)电能表MCU收到解密后的原始数据,传递给电能表,电能表接收数 据后,按照数据中响应的指令返回对应的结果数据至电能表MCU;
(9)电能表MCU访问电能表ESAM,开始数据加密,电能表ESAM确认 无误后向电能表MCU返回确认信息;
(10)电能表MCU收到确认信息后,向电能表ESAM发送需要传送的原 始数据,电能表ESAM收到原始数据后,利用其内部的加密算法对原始数据加 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返回给电能表MCU;
(11)电能表MCU收到加密后的数据,通过物理传输层将数据传输至抄读 设备MCU;
(12)抄读设备MCU收到加密数据后,访问抄读设备ESAM,开始数据解 密,抄读设备ESAM确认无误后向抄读设备MCU返回确认信息;
(13)抄读设备MCU收到确认信息后将加密数据传输至抄读设备ESAM, 抄读设备ESAM收到加密数据,利用其内部的解密算法对数据进行解密,并将 解密后的原始数据返回给抄读设备MCU。
优选的,所述身份鉴别包括:
(1)抄读设备向电能表发送连接请求和随机数R1;
(2)由电能表对R1进行加密,同时产生随机数R2、R31的密文,将R1 的密文、R2、R31的密文发送给抄读设备;
(3)抄读设备解密比对R1,如果两者一致,则完成抄读设备对电能表的身 份认证,解密R31密文存储R31,加密R2,产生R32的密文,将R31、R32作为 协商密钥R3存储,并将R2的密文、R32的密文发送给电能表;
(4)电能表解密比对R2,如果两者一致,则完成电能表对抄读设备的身份 认证,解密R32密文存储R32,将R31、R32作为协商密钥R3存储,并反馈认证 结果给抄读设备。
优选的,所述电能表包括通信模块和计量单元;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电能表ESAM和电能表MCU。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0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