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发热量的室内仿生灭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1299.8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若瑾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发热量 室内 仿生 灭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内,可 调节发热量并模仿人体特征引诱和杀灭蚊子的室内仿生灭蚊器。
背景技术
蚊子是一种公认的害虫,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传播疾病,在家 庭环境中,蚊子夜间飞舞产生的噪音和叮咬还常常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 量。因此,驱蚊和灭蚊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驱蚊和灭蚊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学类方法灭蚊和物理类方法灭 蚊两大类。
化学类方法灭蚊即使用专门的化学药剂,采用喷洒、加热挥发等方 法驱赶和杀灭蚊子,如家用的蚊香、电热灭蚊器等,此类方法虽可驱赶 或杀灭蚊虫,但在室内环境使用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且需 人工操作,有效时间也有限。
物理类方法灭蚊则通过特定方法引诱并使用电击等物理方法杀灭蚊 子,如家用的灭蚊灯通过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波将蚊子引诱到电击网处杀 灭,此类方法对蚊子的引诱效果有限,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灭蚊效果。
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也出现了模仿人体特征引诱蚊子并进行杀灭 的技术,如使用人工汗液,生成二氧化碳等,这些方法的灭蚊效果比传 统方法有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用于引诱蚊子的 物理/化学量,如人工汗液的挥发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模仿人体温度 的发热量,不能自动或人工调节,而在室内环境下,要达到较好的诱蚊 效果且不使人感到不适,需要根据房屋面积、环境温度、通风条件等因 素来调节诱蚊物理/化学量;其次,对人体特征的模仿较多地局限于单一 特征,如汗液气味或二氧化碳,而蚊子寻找并叮咬人体是根据多种特征, 除汗液气味和二氧化碳外,还有体温因素。
综上所述,针对家庭室内环境,设计可模仿多种人体特征并可调节 产生量的灭蚊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室内,可调节发热量并模仿人体特 征引诱和杀灭蚊子的室内仿生灭蚊器。该室内仿生灭蚊器使用多组由开 关控制的发热元件加热散热盘,达到模仿人体温度的效果,散热盘同时 加热人工汗液使其蒸发到空气中。通过模仿人体体温和汗液气味,将蚊 子引诱至加热盘上方的电击网处,通过高压电击杀死蚊子。用户可根据 房间面积、室温、房间通风情况,使用开关调节加热元件的通电组数, 进而达到调节散热盘温度和人工汗液蒸发量的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的一种可调节发热量的室内仿生灭蚊器,该室内仿生 灭蚊器包括有灭蚊器壳体(11)、散热盘(1)、加热元件(2)、加热电路 (3)、多档位开关(4)、人工汗液罐(5)、人工汗液(6)、人工汗液加 注口(7)、芯棒(8)、电击网(9)和电击网升压电路(10);
芯棒(8)的一端为扩散端(8B),用于与散热盘(1)接触;芯棒(8) 的另一端为吸液端(8C),用于与人工汗液(6)接触;芯棒(8)上设有 多个孔隙(8A),孔隙(8A)用于传递人工汗液(6);
灭蚊器壳体(11)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人工汗液罐(5)的腔室(11D), 灭蚊器壳体(11)的上部设有上盖板(11B)、防护网(11C),灭蚊器壳 体(11)的内部设有隔板(11A);
散热盘(1)安装在灭蚊器壳体(11)的隔板(11A)上,且散热盘 (1)的上方安装有芯棒(8)的扩散端(8B),隔板(11A)的下方安装 有加热元件(2);
芯棒(8)的吸液端(8C)插入人工汗液罐(5)内,且被人工汗液 (6)浸泡,芯棒(8)的扩散端(8B)安装在散热盘(1)的上方;芯棒 (8)上存在有多个微小孔隙(8A);
电击网(9)安装在灭蚊器壳体(11)的上盖板(11B)上,且电击 网(9)的外部设有防护网(11C);电击网升压电路(10)的正负连接端 与电击网(9)连接;电击网升压电路(10)安装在灭蚊器壳体(11)内;
人工汗液罐(5)安装在灭蚊器壳体(11)的腔室(11D)内,人工 汗液(6)经人工汗液加注口(7)注入;
灭蚊器壳体(11)的一侧板上安装有加热电路(3)、多档位开关(4), 且加热电路(3)与多档位开关(4)为电连接。
本发明设计的室内仿生灭蚊器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若瑾,未经刘若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1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害虫诱虫灯
- 下一篇:垂钓钓钩弹射装置的安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