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分区供电低低温电除尘器及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2538.1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宝;胡露均;何毓忠;王贤明;郭链;俞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8 | 分类号: | B03C3/38;B03C3/76;B03C3/86;B03C3/8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供电 低温 电除尘器 改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分区供电低低温电除尘器及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环保法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已有相关政策出台要求燃煤电厂烟 尘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m3甚至5mg/m3。现有配套电除尘器已无法满足取向严 格的粉尘排放要求,电除尘器老机组项目需要大量进行改造。对电除尘器老机 组进行扩容、增加电场等单一的技术改造已经无法满足达到现有严格的排放要 求。对电除尘器进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改造可达到15mg/m3的排放要求,但单 一的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改造无法有效配合其他相关参数调整。
所以对于现有的电除尘器已经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对电除尘器进行扩容、 改高频电源、改极线形式等原常用电除尘器改造也已经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单 一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改造无法在粉尘特性较差的场合无法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 要求;由于顶部电磁振打结构的电除尘器穿孔多,无法满足低低温电除尘技术 改造要求的低漏风率和高加速度极线振打的要求;还存在单个电场配单个机械 振打装置和供电单元的运行可靠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分区供电低低温电除尘器及改造方法,能够 有效解决目前老机组无法达到日益严格的烟尘排放标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分区 供电低低温电除尘器,包括电除尘器本体,所述电除尘器本体内沿烟气流动方 向设有至少两个电场,在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电场内左右并排设有两个或三个 小分区电场,每个小分区电场内均设有两个阴极吊挂,每个小分区电场均设有 为阴极吊挂供电的供电装置,每个小分区电场内均设有至少一组阴极振打锤。
优选的,每个小分区电场靠近相邻小分区电场的一边均设有竖杆,每个除 尘器内均设有框架拉杆;增强每个小分区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电除尘器本体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烟气冷却 器;将烟气温度降低到酸露点以下。
优选的,每个电场下方均设有灰斗,所述灰斗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用于收 集粉尘。
优选的,每个灰斗从底部起三分之二的高度处设有电加热装置或者蒸汽加 热装置;保持灰斗内的温度,避免低温腐蚀。
优选的,每个灰斗均为不锈钢板内衬;降低灰与灰斗之间的摩擦力,防止 堵塞。
优选的,所述电除尘器本体内开有入孔门,入孔门所在的电除尘器本体侧 壁上设有不锈钢内衬;每个小分区电场内还开有阳极振打孔,阳极振打孔所在 的小分区电场内侧壁上也设有不锈钢内衬;防止局部漏风引起的低温腐蚀。
一种现有电除尘器改造成方法,将第一个电场或者最后一个电场内的阴极 系统框架中间位置割开,使一个小分区电场变为两个小分区电场,每个小分区 电场内顶部设置两个阴极吊挂,并为每个小分区电场的两个阴极吊挂配备独立 的供电装置,再割除原阴极系统框架的框架拉杆,再每个小分区电场内中部分 别固定一个框架拉杆,在原阴极系统框架中间割开处的左右两侧增加竖杆;然 后对原阴极振打轴在相应位置割断,割除传动装置反向的一半振打轴和振打锤, 相应位置新增一半的振打轴和振打锤,并每个小分区电场独立新增一套传动装 置,使每个小分区电场独立配一套阴极振打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原阴极系统的垂直气流方向进行分 段、原阴极振打装置割除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小分区电场,每个小分区电场设置 独立的振打传动系统和阴极吊挂数量,采用小分区供电和低低温两种技术有效 结合,可有效调整各供电分区在不同工况和煤种下的电流电压参数,有效解决 了常规电除尘器无法通过改造有效满足高标准环保要求的难题,降低了改造难 度和工期,运行稳定可靠,收尘效率的高效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小分区供电低低温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在改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在改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改造前阴极振打锤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改造后阴极振打锤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2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