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VRM电源电路的四面布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2631.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博;曹清;秦骏;何宁;杨培和;吴福永;关通;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21408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vrm 电源 电路 四面 布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相 VRM电源电路的四面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现代处理器低电压大电流的供电挑战,主板核心供电采用 多相DCDC(直流-直流)电路实现。传统的多相VRM(电压调节模 块)电路大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单边或者如图2所示的L型布局结构。
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传统的多相VRM电路大多采用的单边布 局结构中,在CPU(中央处理器)的一侧并排布置一排电源转换芯 片。图2所示的传统的多相VRM电路大多采用的L型布局结构中, 在CPU相邻的两侧布置L型排布的多个电源转换芯片。
但是,上述两种布局结构得到的电源性能在某些应用中并不理想, 从而希望得到能够改进电源性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 供一种能够改进电源性能的多相VRM电源电路的四面布局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相VRM电 源电路的四面布局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CPU芯片布置到电路板上;
第二步骤:在CPU芯片的每一侧将一个或多个电源转换芯片布 置到所述电路板上;
第三步骤:将电源转换芯片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到电源;
第四步骤:将电源转换芯片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到矩形CPU芯 片和/或电路板上的其它芯片。
优选地,CPU芯片是矩形的CPU芯片。
优选地,电路板是印制电路板PCB。
优选地,电连接是通过电路板上的布线实现的。
优选地,CPU芯片的每一侧的电源转换芯片均匀布置。
本发明通过改进电源转换芯片的放置方式,改为在CPU四周布 局放置多个电源转换芯片,可以有效减小电源输出端到CPU负载端 的距离,减小线路压降和功耗损失,实现更高的电源性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 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多相VRM电路大多采用的单边布局 结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多相VRM电路大多采用的L型布局 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多相VRM电源电 路的四面布局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多相VRM电源电 路的四面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 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 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 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多相VRM电源电 路的四面布局方法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 施例的多相VRM电源电路的四面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多相VRM电源电 路的四面布局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S1:将CPU芯片布置到电路板(例如印制电路板PCB) 上;一般,CPU芯片是矩形的CPU芯片。
第二步骤S2:在CPU芯片的每一侧将一个或多个电源转换芯片 布置到所述电路板上;其中,CPU芯片的每一侧的电源转换芯片均 匀布置。
第三步骤S3:将电源转换芯片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到电源;当 然,这一电连接是通过电路板上的布线实现的。
第四步骤S4:将电源转换芯片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到矩形CPU 芯片和/或电路板上的其它芯片。当然,这一电连接同样也是通过电 路板上的布线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改进电源转换芯片的放置方式,改为在CPU四周布 局放置多个电源转换芯片,可以有效减小电源输出端到CPU负载端 的距离,减小线路压降和功耗损失,实现更高的电源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 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 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 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 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 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2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