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杀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3382.9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营;王华;刘晓娇;马嵩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12 | 分类号: | A01N47/12;A01N37/3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缬霉威和苯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缬霉威(iprovalicarb)为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全新仿生结构使其作用机理 区别于其他防治卵菌纲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 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针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真 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铲除作用。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橘、烟草等。 防治霜霉病、疫病等。结构式为:
苯醚菌酯(ZJ0712)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s为先导化合物开发 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 渗透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因此,对病害 早期侵染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苯醚菌酯对由子囊菌、鞭毛菌和半 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均具有非常高的杀菌活性。对各种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炭疽 病都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实现了喷施一种杀菌剂即可同时控制作物上混合发生的多种病 害。苯醚菌酯是一个预防兼治疗的杀菌剂,同时经药剂喷施后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能使作 物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青枝绿叶,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比较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 梗受害较少。成株感病多在开花结瓜以后,在叶片上初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 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或淡黄色病斑,最后变为褐色。严重时,病斑合并成大病斑,叶片枯死。 在潮湿环境下,病斑背面生淡紫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若气候干燥、高温、霉状物消 失或不易产生。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 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 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 褪绿黄褐色斑点,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 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该病对黄瓜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市场上急需对黄瓜霜霉病的特效、持效期长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环保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与现有防治药剂相比,实现提高药效、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涉及缬霉威和苯 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
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 方法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等。
上述复配杀菌剂中,缬霉威和苯醚菌酯的重量比为1:60-60:1。
上述复配杀菌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剂型先进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制剂中不添加有机成 分;②杀菌作用强,不易产生抗药性;③两种成分复配,有增效作用。④持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确定缬霉威和苯醚菌酯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 行了室内生测实验,实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古巴假霜霉菌 (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可以引起黄瓜的霜霉病。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