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无线设备中控制多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3428.7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6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S·J·萨尼;史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18;H04W76/15;H04L1/00;H04W76/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陈新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设备 控制 接入 承载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设备中控制多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方法和装置。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和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连接至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网络子系统时,执行该方法。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在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的上行链路上向无线电网络子系统发送数据分组。当数据分组没有被无线电网络子系统正确接收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重复地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在N次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之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释放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同时保持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提供用于传输分组交换数据的信道,而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提供用于传输电路交换数据的信道。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4月29日、申请号为201180023750.5、发明名称为“在无线设备中控制多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无线移动通信。更具体地,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具有多个无线接入承载(radio access bearer)的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或无线个人数字助理,可以提供广泛类型的通信业务,包括例如语音通信、文本消息、互联网浏览、以及电子邮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具有重叠“小区”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运行,每个小区提供一个从位于该小区内的无线电网络子系统延伸的无线信号覆盖的地理区域。无线电网络子系统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中的基站收发台(BTS)或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中的节点B。较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同时提供多项不同通信业务的能力,例如同时进行语音电话和数据互联网浏览。对于无线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子系统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每项业务,可以使用分别的无线接入承载来传输无线电链路信号。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的角度,通过分别的无线接入承载传输的每项通信业务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因此对通过一个无线接入承载的连接的改变应当会最小地影响使用另外的无线接入承载的连接。特定通信协议,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UMTS标准可以将多个无线接入承载视为单个连接,导致多个业务被一起改变而不是分别改变。
随着先进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的引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使用已经大大增加。因为数据用户的数量已经增加,所以无线通信网络可能发生拥塞和时序问题,其影响将数据送达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在一些情况下,由语音连接和数据连接同时连接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没有从网络接收到数据或确认时继续接收语音信号。当数据连接呈现不可恢复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重发、重置以及最终终止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电链路。然而,终止无线电链路可能将数据连接和语音连接都去除,即使语音连接可能在正确地工作。
因此,需要控制在独立地释放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子系统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多个无线接入承载。
发明内容
所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无线移动通信。更具体地,在一个示例性方面,描述了一种方法,其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子系统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多个无线接入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在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处执行控制多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无线通信设备连接至无线通信网络时执行该方法。初始,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和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连接至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网络子系统。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在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的上行链路上将数据分组发送至无线电网络子系统。当数据分组没有被无线电网络子系统正确接收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重复地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在N次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之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释放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同时保持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双向无线接入承载提供用于传输分组交换数据的信道,而第二双向无线接入承载提供用于传输电路交换数据的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