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脱硫浆液泡沫用消泡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3541.5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吴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封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46 | 分类号: | C08G77/46;C08G77/12;C08G65/28;C08L83/12;C08K3/36;C02F1/2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李秋红 |
地址: | 475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渗沥液 处理 系统 脱硫 浆液 泡沫 用消泡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泡剂,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脱硫浆液泡沫 用消泡剂。
背景技术
随着可燃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中国的逐步推广,为防止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 的“二次污染”,垃圾渗沥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因此渗沥液的处理技术受到国 内外环保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厨余物多、含水率高、热值较低,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必须 将新鲜垃圾在垃圾仓中储存7~10天进行发酵熟化(含水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滤出水份、 提高热值的目的,保证后续焚烧炉的正常运行。生活垃圾渗沥液的主要特点如下:
1)水质成分复杂: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垃圾来源等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垃圾焚烧 厂渗沥液的水质成分非常复杂,既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也有金属、无机盐类和细菌等有毒 有害物质。
2)水量变化大:由于季节、运输条件、运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垃圾焚烧厂渗沥液 的水量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冬季旱季水量较少,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雨季水量较多,污 染物浓度较低。因此,要求渗沥液处理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3)污染物浓度高: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一般情况下,COD浓 度在40000~80000mg/L,BOD浓度在20000~40000mg/L。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其它的金属和 无机污染物。
4)营养比例失调:对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采用的生化处理工艺而言,垃圾焚烧厂 渗沥液中营养比例失调,相对COD、BOD含量,其磷含量偏低而氨氮含量偏高。
5)生化性能不稳定:对垃圾渗沥液而言,其BOD、COD的比率变化幅度较大,并不能 笼统地认为生活垃圾沥出的渗沥液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可生化性能。因此,要求渗沥液处理 系统的设计能对原污水具有相当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以保证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出 水水质稳定。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前的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将来要 求达到一级标准)之后排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主要污染物控 制指标如表2所示:
。
垃圾渗沥液属原生高粘(微生物、有机物)、高氨氮、高悬浮颗粒物液体,目前,现有 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回喷法、反渗透法处理、生化处理和化学氧化处理。
目前,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大多选择生化法,同时辅助一些物理、化学和物化方 法,如沉淀、絮凝和催化氧化等。这些辅助处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杂质对处理系统造成的干 扰和破坏,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等。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
预处理采用化学混凝沉淀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渗沥液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 目的在于减少杂质对处理系统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等。厌氧工艺选 用UBF工艺,该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成本低,具有相对较高的处理负荷,可大 幅度降低进入好氧的COD负荷,降低运行成本。深度处理选用MBR系统工艺,进一步降低有机 物和SS浓度,远期预留纳滤系统的位置,保障出水达标。
垃圾渗沥液属于高粘性、氨氮含量较高的有机废水,脱氮和对COD的去除是渗沥液 处理的主要内容。高浓度的氨氮是渗沥液的水质特征之一。渗沥液氨氮浓度一般从数十至 几千毫克每升不等,并且随着垃圾堆放时间的延长,垃圾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渗沥液 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沥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十至数百倍,高 浓度的氨氮对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目前国内外 普遍采用物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对于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系统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目前常采用生物脱氮的方 式去除高浓度的氨氮,以满足渗沥液氨氮处理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封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开封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