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鼩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4868.4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7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轶强;梁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阿尔茨海默病 模型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鼩在制备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特别涉及树鼩在制备阿尔茨海默 病模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树鼩(Tupaiabelangeri)属树鼩目树鼩科树鼩属的动物,分布在东南亚各国。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和 亚热带森林、灌丛、村落附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对于AD的治疗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方法。建立良好的AD动物模型,有助于对AD 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可以指导AD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的AD模型按动物种类划分主 要有灵长类动物模型和啮齿类动物模型两大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价格十分昂贵,啮齿 类动物模型则与人类神经系统差别较大。建立一种费用相对低廉,但是比啮齿类动物 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对于AD等神经系统疾病究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获得费用相对低廉,但是比啮齿类动物更接近 人类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S1、树鼩、D-半乳糖、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鹅膏蕈氨酸(IBO)和戊 巴比妥钠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S2、树鼩、D-半乳糖、β淀粉样蛋白1-42、鹅膏蕈氨酸和戊巴比妥钠在制备具有 下述至少一种特性的树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1)胶质细胞增生;
2)神经元纤维缠结;
3)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S3、树鼩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S4、树鼩在制备具有下述至少一种特性的树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1)胶质细胞增生;
2)神经元纤维缠结;
3)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上述应用中,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或树鼩疾病模型的树鼩可为雄性。
上述应用中,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或树鼩疾病模型的树鼩的月龄可为 3月龄。
上述S1或S2的应用中,树鼩、D-半乳糖、β淀粉样蛋白1-42、鹅膏蕈氨酸和戊 巴比妥钠的配比为1kg体重:1.5g:83μg:83μg:20mg。
上述应用均包括:
1)连续30天给树鼩给药D-半乳糖,D-半乳糖每天的给药剂量均为50毫克每千 克体重,以开始给药D-半乳糖的当天记为第1天,第31天用1%(质量百分含量)戊 巴比妥钠溶液进行麻醉,1%戊巴比妥钠溶液的给药剂量为2mL·kg-1体重;
2)将β淀粉样蛋白1-42和鹅膏蕈氨酸注入树鼩的海马区,得到所述阿尔茨海默 病动物模型或所述树鼩疾病模型;所述β淀粉样蛋白1-42和鹅膏蕈氨酸的给药剂量均 为83μg/1kg体重。
实验证明,与对照组(给药生理盐水的树鼩)和空白组相比,对树鼩给药D-半乳 糖、β淀粉样蛋白1-42、鹅膏蕈氨酸和戊巴比妥钠得到的树鼩模型(模型组)具有如 下阿尔茨海默病表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纤维缠 结。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组树鼩(给药D-半乳糖、β淀粉样蛋白1-42、 鹅膏蕈氨酸和戊巴比妥钠的树鼩)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病理检测结果表 明,模型组树鼩脑海马区出现明显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对照组(给药生理盐水的树鼩)和空白组无明显病理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4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