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捉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5754.1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3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楠;卢孝武;黎理胜;钱雯;陈万宏;陈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海荣实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3/30 | 分类号: | B63B2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02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水上漂浮物收放装置中,对水上漂浮物进行回收时使用的定位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海上平台等海上建筑,由于功能需要经常需配置体积相对较小而相对灵活的设备,如海上漂标、工作艇、鱼雷等。尤其在公务船(海关、海监、渔政、海事及公安边防船等)上应用较为普遍,通常公务船需要配备1~2艘高速海上小艇作为工作艇,用于弥补大船航速较低及因船体较大而无法在浅水域或狭窄水域内执行任务的不足。
目前,在公务船上收放工作艇的常规方式有拖带式、吊机式、吊艇架式及艉滑槽式,其中,吊机式和吊艇架式海上工作艇收放装置,一般通过吊机、吊艇架进行收放作业,因此,工作速度慢、操作麻烦且不够安全,无法在海况恶劣或母船航行时进行收放工作,不能满足公务船执法时对其快速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而艉滑槽式漂浮物收放装置,特别是对海上小艇的收放,主要是以船体艉部作为辅助滑道,在船体艉部设置“凹”形滑槽,靠海上小艇冲排或牵引方式来实现海上小艇的收放,由于其艉滑道只设置单一的倾斜轨道,依靠海上小艇的快速冲排至轨道上,然后通过牵引方式完成回收,海上小艇的冲排过程中,冲击力大,容易对小艇和艉滑道上的轨道造成损坏,另外,在高海况的环境下,海上小艇也难以对准倾斜的轨道,也给回收海上小艇带来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1410207371.7公开了一种艉滑道式水上浮体收放装置,其在船体艉部设置有斜向下的槽道,槽道内有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槽道上下移动的主轨道架和副轨道架,主轨道架两侧设置导槽,副轨道架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与后段相铰接,前段两侧的端部安装导轮,后段两侧的中部安装导轮,通过前、后两段安装的导轮置于主轨道架的导槽内,使副轨道架可相对主轨道架移动 ;副轨道架上还安装放置水上浮体的托架;主轨道架的两侧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副轨道架沿铰接处向下曲折和将曲折后的副轨道架向上拉直的第二驱动机构。该收放装置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速性好,可有效降低海上漂浮物对艉滑道上轨道的冲击、降低维护成本。
上述专利公开的艉滑道式水上浮体收放装置,其小艇等水上漂浮物在采用所述结构收放的过程中,副轨道架上需要设置用于支撑漂浮物的托架,而托架上则需要设置用于捕捉漂浮物的捕捉棒,只有通过将漂浮物快速牢固的固定于捕捉棒上才能保证漂浮物可靠的跟随副轨道架上下移动,从而顺利实现漂浮物的下放与回收的过程。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方便的用于上述艉滑道式水上漂浮物收放装置的水上漂浮物捕捉装置成为实现上述收放装置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给出一种船舶海上漂浮物收放系统中用于对海上漂浮物进行捕捉定位的捕捉棒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捕捉棒结构,包括两侧与托架主体连接的方管状的支撑管,两支撑管的中部间隔,通过其外侧的连接杆连接,在两支撑管相对端的内部分别插入安装有方形的轴杆,轴杆与支撑管形成嵌套结构,在轴杆与支撑杆之间填充第一减震垫;两轴杆的端部从支撑管相对的端部伸出,其伸出的端部分别固连两个相对的耳板,两相对的耳板的一端分别与轴杆固连,另一端设置相对的长孔,在两长孔的中间安装钩挂杆,钩挂杆的两端穿过相对的长孔后,安装紧固件限位,在钩挂杆与两端的耳板之间均设置第二减震垫,第二减震垫沿耳板延伸方向设置,其一端与耳板固定,另一端与钩挂杆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捕捉棒结构,轨道载托架下移到水中,对海上漂浮物进行回收时,调整小艇等漂浮物的位置,使漂浮物与托架相对,漂浮物上的挂钩与捕捉棒的钩挂杆相对,通过控制漂浮物向托架方向运动,使挂钩触碰钩挂杆,并挂于钩挂杆上。由于钩挂杆两端有连接在耳板上的第二减震垫,因此捕捉棒捕捉定位漂浮物的过程中,漂浮物挂钩钩挂到钩挂杆上,挂钩与钩挂杆发生碰撞时,钩挂杆能够沿长孔方向移动,第二减震垫能够在此方向上压缩变形,吸收此方向的撞击能量;而且,第二减震垫还位于钩挂杆两侧与耳板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垫的侧向压缩变形,还能吸收碰撞产生水平方向的撞击能量;此外,与耳板固联的轴杆和支撑管之间的装配结构为中间填充第一减震垫的方管嵌套结构,碰撞使钩挂杆和耳板整体摆动时,其轴杆与支撑管之间的第一减震垫会发生扭曲变形,从而能够吸收碰撞产生的摆动和扭动方向的撞击能量。可见所述捕捉棒结构,能够从碰撞方向、水平方向、摆动方向和扭动方向,全方位的吸收挂钩碰撞钩挂杆的撞击能量,进行有效的缓冲;从而避免回收海上漂浮物时,特别是高速运行的海上漂浮物,如高速小艇因捕捉而产生的剧烈撞击,有效的保护漂浮物和捕捉棒,避免捕捉过程带来的损伤,从而安全、快速地实现了对海上漂浮物的收放,而且其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海荣实业公司,未经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海荣实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5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舱室回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体饮用水输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