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6026.2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南春明;李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刘磊娜;徐瑞丰 |
地址: | 05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纤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通病,这是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的水泥结晶体引起体积收缩,或者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干缩,从而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裂缝危害重重:降低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安全性;缩短建筑物使用年限;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降低建筑物刚度;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提供一种防开裂的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防开裂性能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80-100份、沙子130-150份、石子210-240份、水38-42份、粉煤灰18-22份、矿粉15-25份、改性聚丙烯纤维0.15-0.20份、减水剂混合物1.6-2.5份以及硫酸铝钙膨胀剂2-6份。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为聚丙烯纤维经过接枝极性基团及截面异形化处理,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采用2-4种不同长度束状单丝的混合物;所述减水剂混合物为聚羧酸减水剂与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按照质量比1:1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80份、沙子138份、石子220份、水38份、粉煤灰22份、矿粉20份、改性聚丙烯纤维0.19份、减水剂混合物1.6份以及硫酸铝钙膨胀剂3份。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3d强度不低于23MPa,28d不低于47MPa。
优选的,所述沙子为Ⅱ区中砂,细度模数为2.3-3.0之间,含泥量≤3%,泥块含量≤1%。
优选的,所述石子为连续级配5-31.5mm的碎石,泥块含量≤0.5%,含泥量≤1%。
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为电厂Ⅰ级粉煤灰,细度≤12%,烧失量≤5%;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抗拉强度≥450MPa,弹性模量≥3000MPa。
优选的,所述硫酸铝钙膨胀剂限制膨胀率:水中7d≥0.025%,空气中21d≥-0.020%。
一种膨胀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先将沙子、石子和水同时投入搅拌机,搅拌时间10~20s;
b)再依次投入水泥、硫酸铝钙膨胀剂、粉煤灰和矿粉,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40s;
c)依次投入水和减水剂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40s;
d)最后投入改性聚丙烯纤维,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0~70s。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添加改性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纤维为聚丙烯纤维经过接枝极性基团及截面异形化处理,经过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表面粗糙化,同时增大了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混凝土的防开裂性能;聚丙烯纤维采用2~4种不同长度束状单丝的混合物,可以起到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防开裂效果;加入硫酸铝钙膨胀剂,可以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等量补偿,并具有填充、堵塞毛细孔缝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渗抗裂能力;粉煤灰与矿粉有利于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差收缩,可以减轻开裂程度;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其中的羰基和羟基容易与水泥水化出的钙离子络合,通过化学键和胶凝材料牢牢结合,从而起到抗裂效果,萘系减水剂延缓、削弱水化放热峰,从而起到减缩、抗裂作用,两种不同的减水剂相互促进,效果更佳;本发明调整了放料顺序,能够使所有物料充分混合,分散效果大大提高,提高了混凝土的结构一致性,有利于混凝土的减缩防裂性能;本发明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抗裂,形成复合效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多管齐下,使混凝土的抗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其各组分及各组分用量见表1。
各组分技术指标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60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