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8946.8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顺;杨旭东;靳志强;董维付;田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慧联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5/00 | 分类号: | B65B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异形 码垛 捆扎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分拣领域用的生产线及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卷烟生产领域,对一个有异形条烟订单的卷烟进行码叠捆扎包装的操作时,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这种操作有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增加人工成本等缺点,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及生产方法。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降低人工成本和使用范围更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包括干路传送带,干路传送带与分烟装置连接,分烟装置与第一支路传送带或第二支路传送带连接,第一支路传送带与第一纵向码垛捆扎装置连接,第二支路传送带与第二纵向码垛捆扎装置连接,第二纵向码垛捆扎装置旁设有横向捆扎机;所述的分烟装置包括分烟传送带,分烟传送带的一端与干路传送带铰接,分烟传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路传送带或第二支路传送带连接,分烟传送带的另一端的下部与分烟气缸连接。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中,所述的第一纵向码垛捆扎装置包括第一关节机械手,第一关节机械手旁设有第一纵向捆扎机构;所述的第二纵向码垛捆扎装置包括第二关节机械手,第二关节机械手旁设有第二纵向捆扎机构。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中,所述的第一纵向捆扎机构包括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与纵向捆扎机连接,纵向捆扎机上设有堆垛板,堆垛板与送垛气缸连接,堆垛板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送垛导轨;所述的升降单元包括升降导轨,升降导轨经升降导套与升降臂连接,升降臂上设有升降顶板,升降顶板上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丝杠连接,丝杠与电机连接;所述的升降臂与纵向捆扎机连接。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中,所述的第二纵向捆扎机构与第一纵向捆扎机构结构相同。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为:干路传送带将不同订单的异形条烟经分烟装置分别分配到第一支路传送带和第二支路传送带,第一支路传送带和第二支路传送带再将分配的各自订单的异形条烟输送到对应的第一纵向码垛捆扎装置和第二纵向码垛捆扎装置,第一纵向码垛捆扎装置和第二纵向码垛捆扎装置分别将各自订单的异形条烟码叠成烟垛并进行纵向捆扎,纵向捆扎完成后,再将烟垛运送到横向捆扎机进行横向捆扎,捆扎完成后将烟垛运送到下一工位打包;所述的分烟装置分配不同订单的异形条烟具体为,分烟传送带在分烟气缸驱动下,绕其一端转动,使分烟传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路传送带连接,分配订单时,将一个订单的异形条烟输送到第一支路传送带,输送完成后,分烟传送带旋转使其与第二支路传送带连接,将另一订单的异形条烟输送到第二支路传送带。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中,所述的第一纵向码垛捆扎装置纵向捆扎具体为,第一关节机械手将异形条烟从第一支路传送带上取下放置到纵向捆扎机的堆垛板上码叠成烟垛,烟垛码好后,送垛气缸启动推动堆垛板沿送垛导轨滑移,将烟垛送到纵向捆扎机的捆扎口进行纵向捆扎。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中,所述的烟垛中的异形条烟尺寸不统一时,烟垛的码叠方式为,第一关节机械手抓取第一条异形条烟放在纵向捆扎机的堆垛板上,之后第一关节机械手再次抓取第二条异形条烟并排放置在第一条旁,之后再次抓取第三条码叠在高度低的一垛异形条烟上,抓取第四条依旧码叠在高度低的一垛异形条烟上,直至异形条烟码叠完毕成为双排烟垛。
前述的多单并行异形条烟码垛捆扎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中,所述的烟垛中的异形条烟尺寸统一时,烟垛的码叠方式为,第一关节机械手抓取第一条异形条烟放在纵向捆扎机的堆垛板上,之后第一关节机械手再次抓取第二条异形条烟并排放置在第一条旁,之后再次抓取第三条码叠在第一条上,抓取第四条码叠在第二条上,直至烟垛码叠完毕成为双排烟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慧联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慧联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8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