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四面体网格的仿周期极小曲面的内部孔隙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9164.6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余泽云;范树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30 | 分类号: | G06T17/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071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四面体 网格 周期 极小 曲面 内部 孔隙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四面体网格的仿周期极小曲面的内部孔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利用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患者病变部位的三维外部轮廓图像;
步骤二:利用四面体网格生成技术生成三维外部轮廓图像外形的内部四面体网格;
步骤三:设定3D打印方向,并对三维外部轮廓图像进行切片处理;
步骤四:选定三维外部轮廓图像的一层切片平面;
步骤五:利用扫描线方法在选定的切片平面上得到特定方向的扫描线;
步骤六:找出所有从扫描线起点到终点间的四面体T;
步骤七:计算与扫描线相交的每个四面体T的相交起点A和相交终点B;
步骤八:利用四面体T的四个顶点,建立四元隐式函数,具体为将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设为V1,V2,V3,V4,顶点V1到对面三角形的垂直距离为d1,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得到四个垂直距离d1,d2,d3,d4,利用这四个距离值,确定四元隐式函数:cos(D1)+cos(D2)+cos(D3)+cos(D4)+cos(D1)cos(D2)cos(D3)cos(D4)=C定义了一个隐式曲面,其中D1=2πk1d1,D2=2πk2d2,D3=2πk3d3,D4=2πk4d4,k1,k2,k3,k4为四个正整数,决定着沿四个轴线方向的周期函数变化频率,当改变k1,k2,k3,k4或步骤九中的常数C时,相应的孔隙半径及复杂度也发生了变化,并利用该四元隐式函数计算出起点A到终点B采样点的函数值;
步骤九:对采样点函数值与设定值C进行比较,大于设定值C则跳过,小于则进入步骤十;
步骤十:将函数值小于设定值C的那段扫描线计入3D打印路径;
步骤十一:判断切片平面是否处理完毕,是则输出3D打印路径,否则,选择三维外部轮廓图像下一个切片平面,进入步骤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91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图像或视频的AR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植物掌状叶片多尺度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