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9886.1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1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金磊;王英武;尉继征;陈宇珩;王成忠;张士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A61K39/395;A61P37/02;A61P35/00;A61P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抗体药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鼠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是来源于鼠杂交瘤细胞并经过PD‑L1亲和力筛选的,鼠源抗体对猴PD‑L1或/和人PD‑L1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优异,可呈剂量依赖性阻断人PD‑L1与人PD‑1的结合,有效的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淋巴瘤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同时抗PD‑L1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可以促进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阻断PD‑1和PD‑L1信号通路的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走在了免疫治疗的前列,成为近两年肺癌治疗领域的热门靶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体药物领域,特别涉及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PD-L1: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蛋白最初是在凋亡的T细胞杂交瘤中利用削减杂交的方法得到的,由于其和细胞凋亡相关而被命名为程序性死亡-1受体。目前发现的PD-1的配体被证实有两个,分别是PD-L1(又称B7-H1,属于B7超家族)和PD-L2(又称B7-DC)。人PD-L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4,其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有290个氨基酸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IgV、IgC结构域、疏水性跨膜结构域、30个氨基酸片段且带电荷的胞内区组成。人PD-L1的胞外段与B7-1,B7-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该肽段含有4个明显的半胱氨残基,便于其胞外段的重链和轻链形成二硫键结构。人PD-L1mRNA主要表达于胎盘(特别是合体滋养层和外绒毛状的细胞滋养层)、心脏(鼠中表达较低)、肝脏、肺、肾、骨骼肌等非淋巴组织和少数造血组织(一些骨髓造血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系),但在淋巴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的表达量甚微。PD-L1蛋白广泛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B细胞、巨噬细胞、胎盘滋养层、心肌内皮和胸腺皮质上皮细胞。在许多人类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D-L1蛋白的表达,且许多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中的PD-L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PD-1/PD-L1参与肿瘤免疫的逃逸机制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肿瘤细胞膜表面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的表达下调,缺少免疫共刺激分子,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表达死亡配体或表达抑制性配体等[2]。许多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其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后,削弱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另外,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血管、组织液、间质细胞和少量浸润的淋巴细胞构成。肿瘤微环境还存在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如IFN-α和IFN-γ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在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前的研究认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可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而TIL细胞高表达PD-1分子。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与TIL表达的PD-1结合后,可抑制TIL细胞的活化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
治疗性抗PD-L1抗体
PD-L1广泛表达在造血系统和非造血系统肿瘤细胞表面。最初的研究发现,PD-L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了淋巴细胞,PD-L1也表达于其他多种组织如胸腺、心脏、胎盘等的内皮细胞,以及胰岛的β细胞等。在临床前的动物实验模型中,用针对PD-1和其配体PD-L1两个靶点的单克隆抗体阻断PD-1通路,能激发细胞毒活性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作用于PD-1/PD-L1的这些药物虽然彼此在作用机制上有些许不同,但每个药物都设计为阻断PD-1和它的配体的相互作用,从而使T细胞的“开关”保持在“开”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9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